網路圖文部落格版:
http://g8906011.pixnet.net/blog/post/388747655
BRT(Bus Rapid Transit)一般翻譯成公車捷運系統,
依據維基百科的解釋,
這是一種以公車為基礎而發展成的大眾運輸系統,
一個公車捷運系統應具有專門的設計、服務和基礎設施,
以提高系統的品質以屏除可能誤點的因素,公車捷運系統的目的是,
結合輕軌與捷運的容量、速度,
與公車系統的低成本、靈活性和簡單性,
並能提供類似鐵路的服務水平,被喻為「地面上的捷運」。
寫到這邊,我想我可能會被網友罵死了,因為這個系統,
對於公車迷來說,就是一個有公車專用道的巴士運輸系統,
而對於捷運迷來說,這根本就不叫捷運,
而應該會將之歸類在巴士運輸系統中,
姑且不論有人為了選舉考量,將這個系統稱之為捷運的變形,
至少這整個「臺中快捷巴士 BRT」,
也有著其他有著公車專用道城市不同的地方。
這一次趁著到臺中金典酒店出差開會的時候,在回程前往高鐵站的時候,
特別拉著同事一起來搭乘一段BRT,
體驗看看這個全國第一個擁有專門系統的BRT,
這一次我們從藍線的科博館站搭到秋紅谷站,
會選擇搭到這一站的原因是國光朝馬站就在旁邊,
要攔計程車到高鐵臺中站也比較方便一些,所以就變成這個區間的搭乘了,
由科博館站會經過忠明國小、頂何厝、市政府、新光/遠百等站,
最後才會抵達秋紅谷,
一路上每一站都有人上上下下的,搭乘率還算是可以,
畢竟這個時間應該不算是尖峰時刻,
目前通車的藍線,從臺中車站一路直行臺灣大道(中港路),
最後抵達靜宜大學,
全長17.2公里,這一段路線從2013年8月8日動工,
官方號稱在2014年7月27日通車,
由臺中市政府交通局主導規劃,
市政府全額持股的臺中快捷巴士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營運,
藍線優先路段由臺中快捷巴士公司與台中客運、統聯客運及巨業交通聯合營運,
我想眼尖的人一定看得出來,我在文章中的通車日期寫得是「官方號稱」,
可見我個人對通車這個說法一直存疑,雖然真的是有車可以搭啦!
但是實際體驗過後,與我想像的快速捷運系統有著一大段的落差,
詳細原因,有圖有真相,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目前通車的藍線,是沿著臺灣大道興建的,
從臺中車站一路到達靜宜大學,
因為有設置BRT專用道與專用的車站站體,
所以目前雙向的車站是設置在快車道與慢車道的中間部分,
要搭車的人要先過馬路才能進入車站,
這在臺北市的公車專用道車站見多了,所以早已經見怪不怪了,
之前剛通車的時候,記得有媒體連要過馬路才能進入車站搭車這一點都批評,
不過這樣的設置位置,在國外就算是路面電車站,也有很多都是這樣設計的,
還算是很合理的作法,雖然我這次的搭乘經驗不是太好,
但還是要為臺中市政府講講話,就事論事。
▼ 目前車站外觀都是白色的,上頭有臺中BRT字樣,
臺中二字的字形還不錯看,帶那個BRT的字樣應該要再藝術風一點,
整體才會有比較搭配的感覺。
▼ 整個車站外觀相當的漂亮,屋頂造型非常的流線,對於臺中這個城市來說,
應該算是漂亮的建築設計,但是既然做成車站的樣子,
為何不選擇設計成有牆面的建築咧?
這樣子就不會被酸說無法遮風避雨了啊!
(哪個地方的路邊公車站可以完全擋風雨,我倒想知道一下。
▼ 車站入口處,上頭有大大的站名,這次上車的車站是科博館站,
雖然叫做科博館,不過其實是在臺中金典酒店的正前方,
要走到科博館還要一小段路。在入口有說明可以刷的儲值卡片有哪些,
悠遊卡也包含在內,因此可以直接拿出悠遊卡來搭乘就好了,
不用再買另一張卡片,還滿方便的。
▼ 進站的時候正好有車來,工作人員很快的催促我們趕緊上車,
所以只好先上車後再來拍照了。這個BRT其實是雙節連結式的大客車,
這種型式的大巴士,之前去歐洲旅遊的時候見多了,
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想不到臺灣也開始使用這樣的車輛,
實在是當年沒有想到的,因為是連結車,由最後方拍前面的情形,
感覺還滿遠的,一共有三個下車門,前後車廂可以彼此連通,
雖然門很多,但是司機只會開前門供上車,
我就看到有人想從後門上車,但是司機不開後門,真的是很奇怪耶!
▼ 這個車輛也是低底盤的,車門地板與車站月台的高度一樣,
方便輪椅或是娃娃車直接推上車來,不過裡頭的走道有點窄,
如果側座位有人坐的話,像照片中一樣,那要經過都嫌困難。
▼ 兩節車廂的連結處,上頭還有標語寫著「此處嚴禁攀爬及乘坐」,
這樣的連結設計,還會有人想要坐在這邊,那我只能佩服佩服了,
坐起來應該會很痛吧,還有可能會在轉彎時被夾到屁股的風險。
▼ 車廂連結處的地板,為了方便乘客通行,放上了一大塊的地板,
但是我想在搭乘的時候,非必要還是不要站在這個位置會比較好,
感覺上應該會晃很大。
▼ 天花板有好多的網狀板,用途不明,光看外觀也看不出來,
有知道作用的人告訴我一下吧。
▼ 車上的冷氣出風口似乎有點少,除了這樣的圓形外,
還有下方長方形的出風口,但是因為出風口數量不多,
又設計得小小的,搭乘起來沒有感覺到特別冷,
甚至感覺到有點悶熱,不知道是這天的天氣實在是太熱了,
還是冷氣的溫度設定的比較高的緣故。
▼ 固定輪椅的地方,與一般公車上的差不多,要特別注意的是,
在這台車上有很多與公車下車鈴一樣的按鈕,
那些按鈕都是緊急下車鈴,而不是一般的下車鈴,
基本上BRT系統的設計是,不管有沒有人要上下車,
反正每一站都會停下來開關門,要下車是不需要特別另外按鈴的,
而這些按鈕僅供緊急時使用,在通車初期,就常常會有人錯按,
如果當初設計成有透明蓋子的緊急求救鈕形式,
應該就比較不會被誤會了。
▼ 抵達秋紅谷站,整個車站的出口只有一面可通行,
可看出來上方的顯示看板還在測試中,
連MAC Address與IP都秀出來了,感覺實在是很不好,
既然還沒準備好為何要倉促通車咧,
在整個站體內處處可見未完工的地方,
難怪會有搭車的人說跟車站工地差不多。
▼ 順著離開閘門的方向拍一張,這個候車月台有月台門的設計,
但是很抱歉,月台門尚未啟用,哪時會啟用也還不知道,
可以感覺到司機在靠站的時候很小心翼翼,
深怕萬一沒有將車門對準月台門,到時候就會被乘客投訴不完了。
▼ 車身的側面,其實還滿流線漂亮的啦,光看外觀其實還滿不錯的。
▼ 這個BRT在車尾的LED顯示器上寫著「雙節式大客車」,
加上這個BRT系統也是命名為「臺中快捷巴士」,
可建在臺中市政府自己的定義,
也是當作一般的公車巴士系統來管理,
至於為何會有人想要硬凹這個是捷運系統,
我實在是不想去揣測上意,
大概是從「地面上的捷運」這個說法來的吧。
▼ 這個看板就有趣了,
理論上應該可以顯示到站時間與其他相關的行車資訊,
但是在我們拍照的時候,一旁的工讀生說這個不要拍啦,
本來以為有規定車站內不准拍照,
誰知道他下一句話竟是這個是假的啦,完全都沒有作用,
只是因為有天龍國的長官來參觀,
所以特別弄一個假畫面放著好看而已,
話說這種弄假畫面的事情我以前也弄過,完全可以理解。
▼ 進出站的閘門,其實也還不算完全啟用,
因為彈出的閘門檔板目前是無作用的,永遠都是收起來的狀態,
簡單來說,這個閘門目前只有收錢的功能,沒有擋人的功能,
反正月台門也還沒啟用,擋人也沒有意義,
只好在每個站派工讀生了,何必咧!還要多花一筆錢,
老胡啊!我真是搞不懂你啊!這個閘門還有一個問題,
就是它是雙向的,只要有人刷進站卡,就無法同時刷出站卡,
但問題是刷卡機的反應又不靈敏,
當進出的兩人同時看到綠色箭頭,同時刷卡,
誰會刷到就真的看運氣了。
▼ BRT有著專屬的專用道,所有的其他車輛通通不准行駛在上頭,
加上路面是漆成藍色的,與隔壁車道間還有劃上雙白線,
為何還會有車子闖入?真的是很耐人尋味,
闖入的人可能看不懂交通標線的意義,
駕照可能要重考一下比較妥當。
▼ 車輛停靠的模樣,個人覺得BRT的司機都很厲害,
開聯結車不難,但要將車輛靠月台這麼近又不擦撞到真的要功夫,
很想給司機鼓鼓掌,鼓勵一下。
▼ BRT車輛的外觀,可以看到前後共有三組輪胎,
在每一組輪胎的前方各有一個門,這個車子外觀還滿流線的,
設計上相當的新穎,比較像是遊覽車的造型,
看在這個外觀的份上,給臺中快捷巴士BRT打個70分好了,
勉強算你及格。
▼ 在要上陸橋的這一段,因為沒有專用道的設計了,
所以出了專用道後,車輛就會混入一般的車流中,
換句話說,如果當時是大塞車的狀態,那BRT只好跟著塞了,
所以快捷?只有在不塞車的時候可以這樣說吧,
看來臺中還是只能期待真正的捷運趕緊蓋好通車比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