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s91213 (毛毛)
2017-07-14 21:41:34自從基隆輕軌公開之後看了些關於Tram-train的文章
據我理解Tram-Train是拿來用在運量不足
但可以負荷輕軌營運的路線
用原本的鐵路鐵軌行駛輕軌列車
後來突然想到高雄輕軌就是用原臨港線改建而成
如果當初不拆掉臨港線鐵軌
不是正適合用Tram-Train嗎?
而且中研院自己研發的輕軌好像就是Tram-Train
為了搭配台鐵設計成1067mm軌距
不但能省下大筆經費順便還能支持國車國造
要銜接新建的高架輕軌軌道應該也沒問題
感覺一舉數得,應該是全台灣最適合拿來行使Tram-Train的路線
結果當初蓋高雄輕軌沒人想到
竟然要等到沒法解決基北通勤問題
才想到這玩意兒
我覺得高雄臨港線並沒有占用主幹線軌道的問題
應該比基隆還適合用Tram-Train吧?
另外蘇昭旭的這篇文章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4200
認為說除了高雄輕軌以外深澳線也能用
但我認為Tram-Train比較適合拿來通勤
深澳線定位好像偏觀光鐵路
會不會比較不適合?
作者:
Xkang (一日台大人 終生台大人)
2017-07-14 21:52:00也是 還可以跑到縱貫線上通勤不過無臨港線的另市區半圈也要用1067
作者:
shter (飛梭之影)
2017-07-14 21:57:00八斗子站偏離住宅聚落,但若基隆拉輕軌走東岸到八斗子是可以考慮南展-基隆-海大-八斗子 跟深澳線轉乘
作者:
omkizo (陳武愛帶你笑掌)
2017-07-14 22:04:00沒錯
作者:
liujh (集氣!)
2017-07-14 22:18:00來不及了
作者:
NCC1305 (火車男)
2017-07-14 22:19:00Tram-Train還要考慮"Train"的部分, 科專計畫的輕軌車都沒考量在臺鐵路線運行的部分, 不是Tram-Train, 例如臺鐵電壓是2萬5千伏特交流電, 但中科院的輕軌車只對應直流750V,也沒考慮過柴油動力, 光動力源就有問題了, 另外路線這邊也需要投資, 沒電氣化的路線要不要電氣化, 原本路牌閉塞要不要改成自動連鎖號誌? 整個投資下來不見得便宜, 還有月臺高度問題, 歐洲一般月臺都不大高, 但臺鐵就會遇到月臺高低差異的問題, 中科院開發輕軌車時沒有很具體的去考慮這些介面問題要如何解決
作者:
qooisgood (ä¸å‘Šè¨´ä½ )
2017-07-14 22:40:00很好奇 如果用tram train噪音會跟一般鐵路一樣嗎
作者:
gigihh 2017-07-15 01:42:00改電力系統的經費有比砍掉重練省嗎?例如把架空憲改第三軌,其實我覺得台灣的tram-train太晚出現,或許當年bmtc規劃的北捷淡水線是最好的案例,連電力系統都不用改,只需立體化,如同現在台鐵立體化一樣。如果當時就有這種技術,現在的北捷樣子就大不同了。
作者:
qooisgood (ä¸å‘Šè¨´ä½ )
2017-07-15 02:07:00台灣的氣候不適合第三軌供電吧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07-15 02:32:00請注意,BMTC的淡水線不是台鐵立體化,BMTC的淡水線雖然車寬2.9米/長21米、採架空線與台鐵相似,但車高僅3.76米,電壓也是1500VDC(與香港地鐵同)採用ATC、號誌最小行車間距90秒
作者: keita2277 2017-07-15 08:06:00
最早的計畫有雙軌電氣立體化選項,那是正港高雄山手線
作者:
omkizo (陳武愛帶你笑掌)
2017-07-15 10:18:00但是高雄現在把臨港線拆掉換輕軌也沒有比較省錢壓
train-train的月台配合火車要高且長,輕軌月台低且短在市區設平面車站所需的條件有差,太短的街區只能輕軌不然就會有火車站前後站阻隔的效果
現在的輕軌速度真的慢,如果班次密集點還能發揮通勤效益
作者:
szqecs (szqecs)
2017-07-15 20:03:00沒開到郊外的話幹嘛要train?
其實Tram用不到甚麼鐵路號誌,目視運行即可,頂多就較快速的路段在交通燈前設地上子/遠距號誌不過單線的話,的確需要簡單的自動閉塞
只差當初用1435是個奇怪的決定,可以採用純輕軌而非tram-train(有直通),部分軌道沿用既有設施tram和light rail還是有些差距的BMTC的淡水線應該是用台鐵規格交直流車吧...寬2.9長20.5是目前台鐵標準,高降低以及直流供電都是縮小隧道斷面的手法順帶一提,E231 E233等系高都只有3.7左右,為了中央線的小斷面隧道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