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eyward (chuo ward)》之銘言:
: 帶了美國的大學同學遊一趟台北,
: 被地下鐵編號搞得霧殺殺。
: 所有指標的路線名都是寫「文湖線 Wenhu Line」「中和新蘆線 Zhonghe Xinlu Line」之
: 類,
: 可是車廂內英文廣播卻只唸出Brown Line, Orange Line??
: 除非我解釋一輪,
: 沒有人第一時間知道指標的Wenhu Line=PA的Brown Line
: 到底什麼鬼廢編號命名系統啦!!!
: 蠢炸
有關於這個問題
小弟三年前在北捷剛公布現行版的路線編碼時
就已經在粉專「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中談到這個問題,並提出我們的建議方案
https://www.facebook.com/BusMapTPE/photos/a.1478712679008964/1735846223295607/
原則很簡單,就是跟東京還有大阪地鐵一樣
採路線英譯名稱的首字母作為路線代碼,如有重複則再往後用其他字母
而也同時提出路線中文名稱簡化,盡量採單一地名作為路線名
W 文湖線 Wenhu line
T 淡水線 Tamsui line
X 新店線 Xindian line
N 新蘆線 xiNlu line (因中和站不在本線上,故不取中和線)
B 板南線 Bannan line
C 環狀線 Circular line
S 樹林線 Shulin line (沒有萬大這個地名,且萬大路上僅一站)
(東京銀座線開通時也沒到銀座,且本線將是樹林唯一的捷運)
L 輕軌綠山線 Lushan line
H 輕軌藍海線 lanHai line
A 機場捷運 Airport line
至於為何是推單一字母做為路線代碼,而非新加坡等的雙字母呢?
因為當時已經考量過未來將會有幹線公車的出現
而我們自己也在推廣「系統公車」的概念
所以兩碼字母的路線代號,應當留給這些公車所使用
整合這些高服務水準的公車及捷運,作為完整的大眾運輸服務系統方便民眾查詢並使用
有關「系統公車」的部分,可參考下面連結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BusMapTPE/photos/a.1478712679008964/1741206949426201/
主要是能夠整合個別公車路線班次不多,但加總後密度相當高,捷運又沒到的地方
如故宮、深坑等地
此概念又可套用在市區的幹道上
將幹道上的公車加以識別後,能夠達到密度比捷運還要高的服務水準
https://www.facebook.com/BusMapTPE/photos/a.1478712679008964/1743140355899527/
此兩個提案也真的有送進台北市交通局過
很可惜的是最後兩者都沒有實現
捷運路線編碼變成四不像的色弱看不懂、辨色正常者對不上名稱
公車變成扶植單一路線成為幹線公車
結果該路線本來就沒足夠的客源,客運公司也沒有足夠的車輛
造成的現象就是路線空有幹線公車之名,但實際服務水準卻還是跟原先狀態一樣
更慘的是行駛於同一廊帶的路線因客源被搶走而被迫減班
最後可能廊帶上的班次加總後反而還比原本沒幹線公車的時候還少
當時的預言,現在已經有幾點實現
不勝唏噓
https://www.facebook.com/BusMapTPE/photos/a.1478712679008964/161474190207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