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etro123Star (火腿太陽擔當)》之銘言:
: 台中捷運經過的地方不叫市區叫什麼?
: 台中已經擴張到很大了 不是只有火車站前面那塊才叫市區欸
: 說台中捷運沒經過市區就好像說文湖線沒經過市區一樣的荒謬
: 開通後不久疫情炸了又怎樣 大不了先停駛改開替駛公車 跟舊金山輕軌一樣
: 那環狀線呢 雖然在北捷路網不是新路網 代表色是黃色不是淺綠色
: 卻也有連接高鐵站 又不算深入「市區」 還是無人駕駛 其實條件也很類似
: 跟台中捷運或是澳門輕軌比 誰比較慘?
很中肯的論述,也說明台中近20年的發展
以「環狀」的方式開發大規模的重劃區,現在也還在進行中
未來台中「市區」的定義會更模糊
可能老一輩的人(大概都是Age38up)才會覺得「中區」才是市區
通常這群人另一個習慣是:台中港路 一直無法改口為臺灣大道(我就是)
但隨著台中市的區塊發展,絕大多數的台中人,沒事不會到中區,一般的消費也不會
往東走,頂多就到勤美誠品、公益路;餐廳的話,西、南屯的習慣到公益路、文心路一帶
北屯就是崇德路以及14期一帶,而未來會再往軍福里發展
看看台中港路BRT,啊不對是臺灣大道優化公車專用道
每輛公車人潮最擠的區間都在「朝馬」-「科博館」之間,尤其是東行開往中區
你在秋紅谷上車是擠進去的,可是通常過了科博館之後,車上就空了一半
晨間尖峰時段更是如此,中區已經沒有那麼大的通勤規模
捷運會到中區,只因為台中火車站在那裡,以及未來往屯區延伸的需求
現階段台中市的都市開發藍圖,以台74線做為範圍的大規模都市重劃
早在1970年代就開始畫大餅,然後逐步完成它
當年的規劃,正是以文心路做為市區的環狀骨幹
一條新的捷運通車後,運量還不太會一步到位
因為很多人還不習慣有「捷運」的存在
等到工作地點、就學地點和商圈分佈逐漸成形後
大家租房、買房的考量會逐漸向捷運沿線靠攏
屆時運量才會再增長,而這個歷程大概要5年左右
只是現在疫情的影響,這個歷程可能會再更長
但建設不能拖,只是台中捷運真的拖太久了!
藍線完工的時候,我可能都要退休了……
(想著當年幻想著搭藍線通勤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