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中國武警測試-抗戰大刀vs刺刀+論軍鏟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14-09-21 16:24:32
中國武警測試-抗戰大刀vs刺刀+論軍鏟
原文連結內有圖:
http://zhuanlan.zhihu.com/haoqishiyanshi/19841763
抗戰用大刀拼刺刀 好像是弱了點
滕騰
9月3日,中國高規格紀念抗戰勝利69週年,政治局7常委全部出席。我想
借此契機,淺談下當年和鬼子拼刺刀的那些事。最後來了場單打加群毆的實
驗。
一戰時,超過8成的陣亡士兵是死於火炮和重機槍,白刃戰已經淪為非主流;
時到二戰,近戰利器衝鋒槍開始大量裝備部隊,蘇軍的波波沙、德軍的MP40、
美軍的湯姆遜、英軍的斯登,這讓白刃戰、肉搏戰更加邊緣化。
唯一的例外,是在中國戰場上。
在抗戰大部分時期,由於中日雙方都沒裝備大量的衝鋒槍,兩軍在近戰上都
沒什麼有效的近戰武器,這才使得白刃戰成為主角。
日本不是不會造衝鋒槍,而是不想造。這是二戰時日軍的百式衝鋒槍,很多
人說它是史上最難看的衝鋒槍, 1940年才開始裝備,打到1943年,總共也
才裝備了1萬多支。
再看當時日軍的96式輕機槍,它是可以裝刺刀的!同樣是耗彈量高,寧可用
機槍去拼刺刀,也不願大量裝備衝鋒槍。為什麼這樣呢?
早在明治維新建軍後,日本陸軍就把精確射擊和刺殺肉搏作為最突出的兩項
基本技能,並將這兩項作為武士精神的體現,到1909年,他們甚至修改了《步
兵操典》,在綱領中明確「決定戰鬥最終勝負的模式是刺刀突擊」。
由於二戰前日軍所經歷的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一戰對德的青島戰役,
都已全勝告終,這讓日軍更加堅信自己的這套作戰理論是完全符合實戰需要
的──如果可以一發子彈殺死敵人,又何必發射一堆子彈消耗資源。這就是
當時日軍的作戰理念。
而當時中國,選擇白刃戰那是叫實在沒辦法。當時只有閻錫山的兵工廠每個
月能造幾百把衝鋒槍,進口或外援,那首先考慮的也是飛機、坦克、火炮、
機槍、步槍這些主力裝備。
來看看抗戰初期國軍第88師和日本乙級師團的裝備對比。
國軍88師是中央軍中最精銳的德式師之一。老蔣的寶貝,即便這樣,在中遠
距離火力裝備上還遠不如日軍的一個乙級師團;所以,抗戰初期,中國軍隊
想要慘勝,只能選擇「貼身短打」,在近戰中,刺刀對刺刀,起碼能大體一致。
抗戰中,中日兩軍的步槍和刺刀主要有這樣幾種:*中正式刺刀與漢陽造刺刀
不能通用。
三八式步槍是二戰時最長的步槍,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我們的中正式、漢陽
造,在拼刺時,在長度都是吃虧的,那有人要問了,雖然短一點,總好過更
短更重的大刀吧,為什麼中國軍隊喜歡用大刀呢?
刺刀雖然是冷兵器,但對鋼材質量和機械加工的標準化工藝要求非常高,一
把刺刀上有彈簧、刀鞘、血槽、駐筍、卡環等等,稍有偏差就裝不上,我們
當時還沒有這樣的生產能力,就算是中央軍的刺刀很多都是從比利時買的。
當時八路軍120師參謀長周士第的日記中這些寫︰全師4092支步槍和卡賓槍
中,只配有117把可用的刺刀!所以只能用大刀了。
大刀成為抗戰精神的象徵,起於1933年3月,國軍29軍血戰長城,在喜峰
口大刀敢死隊兩次夜襲陣地,慘勝日軍。在一直被動的戰局中,這一驚險傳
奇的消息讓記者們如獲至寶,迅速見諸全國報紙上,群情振奮。
但事實上,對宣傳大刀殺敵當時是有不同意見的。一方面這極大的鼓舞了抗
戰士氣,另一方面卻是民眾對大刀在現代化戰爭中的作用產生了不切實際的
誤解。
後方民眾到前線慰問,唯獨對大刀情有獨鍾,募集來的款項常全部用來購置
大刀,甚至當內政部長黃紹竑將軍告訴勞軍代表,長城抗戰中,中央軍關鱗
征、劉戡部在古北口方面的戰鬥要比喜峰口慘烈得多,大家都不相信。
抗戰進入後期,隨著正規部隊裝備的改善,大刀很快被淘汰下來,即使是民
兵等地方武裝,在有了足夠的槍械後,也將包括大刀在內的各種原始冷兵器
逐步替換,已經很少使用。
新四軍研究會的康小平說,1936年長征結束以後,抗日軍政大學學的是拼
刺、投彈、射擊三大軍事技術,後來又加入土工作業和爆破,一共是五大軍
事技術,都沒有練刀。抗戰時期,中國大刀沒有統一制式,但以29軍的無極
刀和西北軍所用的晉造制式大刀最有代表性,兩種大刀長度基本相同,刀身
長約66釐米,刀把較長,一般為30釐米左右,雙手持握,總長在95釐米左
右,不會超過1米,勢大力沉,利於劈砍。而日軍的三八式步槍,裝上刺刀
以後,全長將近1米7,威脅範圍遠大於長不足一米的大刀。
國軍中刀法最嫻熟的是西北軍,據說為對方日軍,特別創了一套破鋒刀法,
那麼,在實戰中,大刀真能輕易戰勝刺刀嗎?
我找到武警浙江省總隊直屬支隊,請40位官兵們來進行一次實戰測試!
一方手上的木質大刀是完全按照二十九軍的大刀一比一複製的。
另一方的木棍和三八大蓋的長度一樣,也是1.675米,前面的50釐米包了海
綿,一是為了保護戰士,二是三八大蓋的刺刀也是這個長度,因為在實戰中,
無論是被大刀砍中或刺刀捅上,基本都是馬上喪失戰鬥力了。所以這次的規
則是︰點到即贏。
第一回合:1v1
拚殺很膠著,雖然都沒攻擊到對方要害,但場面上很明顯,刺刀佔了絕對的
上風,大刀隊員根本招架不住刺刀的快速攻勢,通過慢鏡頭回放,發現刺刀
事實上已多次刺中了大刀隊員的手背。單挑結果,刺刀以絕對優勢勝出。
回合二︰1v2
換成2名大刀手對抗一名刺刀手,雖然人數上佔優,但是在拚殺過程中還是
兩敗俱傷,刺刀手刺中大刀手的同時被另一位大刀手砍中。
回合三:20v20
結果出乎意料。不到一分鐘時間,戰鬥就結束了。大刀隊全軍覆沒,刺刀隊
傷亡僅3人。
群戰試了很多次,甚至讓大刀隊改變戰術,採用三四人「抱團」作戰的方式,
而刺刀隊還是採用「一字陣法」。
最終,結果還是沒有改變,刺刀隊以絕對優勢勝出!
這40名都是入伍1年半的武警戰士,現今的訓練科目裡都沒有拼刺技術和刀
法,突然的一場白刃戰就是這樣一個結果。
據戰士們事後說,大刀短,很難攻入刺刀進行貼身砍殺,而刺刀的刺殺速度
遠比大刀的劈砍動作快得多得多,雙方僵持只要稍微一長,大刀就落盡下風
了;另外,以刀背上撩磕開刺刀後順勢砍下的「破鋒刀法」在人貼人的群戰
中很難施展。
在抗戰前期,日軍的單兵軍事素質要遠超中國軍隊,拼刺技術是公認的世界
一流,常常要三四個中國士兵才能對付得了,而刀法嫻熟的也只有區區西北
軍一支,這樣就可以想像當時的白刃戰有多慘烈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