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ind (秋夜微雨)》之銘言:
: 寫這些 無外乎是希望對武術有興趣的人 慎選老師
: 內外家 孰弱孰強 我沒定論 也沒資格定論
: 但是!
: 如果目標跟我一樣
: 是希望挑戰對手比自己重 力量比自己大 速度甚至更快的
: 內家是唯一選擇
: 只是 很少人能夠接受 自己學拳一輩子
: 自己的功夫遇上高手自己如同俎上肉 跟外行人沒啥兩樣
: 套用一位師兄的話 "不是學了內家拳 打出來就真的是內家拳"
: 我談到的鬆 特別指定是在"接手 接觸上的鬆"
: 鬆是相對的
: 只要有人體會過 可以感知到對方力量大小方向
: 但是對方卻不知道我們自己有多少力量(蠻力功力都是)
: 那就是我們自己相對對方是更鬆的
: 我是能做到 前提是打那種練半年的菜鳥
: 但是一年以上 假動作多 力量變化快的 我就沒辦法
: (其實就是不夠鬆 也是假鬆的範疇)
: 會感受到對方功體很霸道啥的 表示對方在用功力吃
: 而不是接手的鬆
: 詠春也好 鶴拳也好 能做到這樣鬆的真的沒幾個
: 估計會被前掌門嫌棄也是這原因
: 還是那句話
: 真 的 太 反 人 類 了......
: 沒練出來 也不是那些教練的錯
: 也不是我們不認真
: 個性不好鬥的人本來就非常非常少
: 有個老師練出來
: 他習拳三年 從不打人 只防禦
: 對手則是拚了命想打他
: 試問 誰有這種強大的膽識以及修養 ^^?
: 鶴拳 我們武館非常高比例的師兄弟都各自接觸過不同老師
: 但我們這一輩 真的有練出鶴拳要的
: 只有大師兄一個人而已
: 是因為他的老師是名師陳明崙嗎?
: 我確定陳老師是一個非常肯教且很優秀的老師
: 我敢肯定的說 即便陳老師底下 真的能在接手上鬆的也不多
: 原因依舊
: 真 的 太 反 人 類 了......
: 我也是碰過給陳老師學過的人
: 恩......
: 別說別人 我也沒鬆
: 痛定思痛.......
: 至於楊說啥拳擊接不到......
: 要看哪一種啦 一般人看到這樣的敘述
: 就會問 "那為啥不直接練拳擊"
: 如果有國術老師這樣說 我覺得乾脆就直接換老師
: 為啥我肯定
: 因 為 我 都 接 得 到 了......
: 更何況國術高手.......
: 但也要看哪一種 我反而比較怕摔技高手
: 聽勁在線 爆發力極強
: 但是! 也要看哪類型拳擊手以及練到甚麼程度
: 我最喜歡的是格擋型的
: 國術最愛的對手就是格擋型的 還怕你不擋
: 犯了招架 便是十下
: 所以我非常推薦詠春黃子健老師
: 詳細細節可以跟他學
: 最怕的拳手是"閃躲型"
: 這已經是拳擊的內家拳了
: 不是在拚力量 因為他根本就不接
: 也不是在拚速度 他們能反擊成功
: 都是鬼魅的身形 跟反擊時機 運動神經各方面都超頂
: 很多人會以為拳擊快的是拳
: 而我的角度來看 拳擊快的是身法步法的搭配
: 這種對手 自己的身形步法都需要相當磨練
: 拳擊也好 國術也好 這都是非常進階的訓練
: 但是......
: 真閃躲跟假閃躲還是有差
: 這種打法風險也高
: 像DK Yoo
: 個人覺得 他的閃躲只能應付一般人
: 台灣 市級代表的拳擊手應該就能打得到他
: 所以 一般能掌握這種打法的
: 通常是運動神經非常頂尖的人才做得到
: 順便欣賞一下
: 亞運銀牌國手 甘家葳
: https://youtu.be/8WBrdU0Fajo?si=FTyGuzw0DlivyDQY
: 小潘已經很強了 還是有段差距 甘家葳可能還沒全開
: 回到文章開頭
: 即使是練拳擊
: 如果跟我一樣沒有體格優勢
: 那麼 目標一定要是練成閃躲型 沒有其他路可走
: 要嘛在對手出招前破壞 要嘛抓對手出招時反擊
: 跟對方拚拳格擋啥的 一定被揍扁
: 這還是有拳套的情況......
: 至於長拳
: 我自己學過 有師兄在建中國術社跟李茂青老師學過
: 本質上是不錯的武術 然而
: 有聽說 李茂青老師教高中社團有所保留
: 跟教外面的學生不一樣
: 然而
: 李老師已經過世 無從問起
: 而我的角度是認為
: 帶社團帶武館是真的差太多
: 很多年前 我去台大螳螂拳社代課
: 師兄一字 "操!"
: 那好吧 但我還是比較心軟的
: 只給他們我平時訓練量的1/3
: 結果他們還是哇哇叫阿 ^^|||
: (也算對得起師兄期待以及我的心軟)
: 這也不能怪學生 學生要忙的事情本來就多
: 我也認為 社團本質是培養興趣
: 願意練的學生我們也是很開心
: 但權衡之下 課業為重
: 後來是一位跟過沈茂惠老師的師兄
: 談及長拳 經過他的說明 其實這是不錯的拳
: 如果根據動作設計進行足量對練 功夫會很不錯的
: 我自己來看 手法不比螳螂拳少 身形步法訓練又多
: 老師懂 又願意教 肯定是沒問題
: 我有學長 現在也沒在練長拳
: 在美國有持續接觸 柔術 空手道 Systema 以及警察道館(真.MMA ^^?)
: 他還是覺得長拳的身法步法好用
: 在身材劣勢之下還是有機會走到側後攻擊對手
看不懂你講的 ;;
所以有哪個鶴拳高手敢接接拳擊的手我還真的願聞其詳...
連方世培打北方勇士這種根本不清楚來歷的...
都不敢像林英明還是楊青那樣玩人...
北方勇士出手會比西洋拳這種的快又連續?
鬆這種鬼話就不要提了...
這是本人自己的感知正如我說長期在某種環境下養成的身體跟精神...
當然也不是沒法用些客觀的肉體條件去定義...
但那有意義嗎?
一樣是老問題沒那種練法持續下去根本就不會有那種條件...
陳明崙我是不曉得啦...
可是我看在日本示範採人家的手腳都不穩了...
還是要叫我去看他的三戰鬆到不能再鬆?
看拳是看規矩不是在這種虛無飄渺的東西...
練拳難道沒有設計思想的追尋難道只有以小搏大?
在這之前要不要先確定自己手上練的東西真的懂他在練啥?
說到底這種話題本來就不該浪費唇舌...
一個已經掛掉的一個生死未知的窮破爛...
要不是我有那麼點運氣經歷過我還真不想提虎尾縱鶴這一門...
就像高紅安的助理視在她底下工作過的經歷為恥辱不敢對外人道...
就算我講出了事實能重現?
林英明跟楊青玩對方在我認知就是他們非常清楚他們手上的能力能在什麼情況下用...
楊青那種玩法我可以直接講要是旁人在看...
就是有個人兩手捧肢碰到個天公爐然後那個天公爐自己動了...
動作輕到不能再輕什麼轉手轉腰轉屌都沒有就這麼簡單...
連這種程度的在他學生問他拳擊那種手怎麼接他都毫不思考的說那種東西沒法黏了...
難道非得堅持什麼技術本位硬幹嗎?
林英明那個也是很簡單就叫人打他...
那雲科的就衝過去直接往他臉上一拳...
當然那個雲科的說他沒真的出力但是速度是有的...
林英明也不過就出個陽手一碰到人一樣被帶往旁邊...
照那學生的說法是林英明也沒抓他的手感覺就碰到而已...
我像是在講什麼神話嗎?
你要不要去網路上找示範的影片只要是示範就好了...
有辦法做到不轉手臂不抓拉的我倒很想看看...
講這些沒見過只是透過文字也不過是加強了神話的力道...
事實上誤人子弟罷了...
我前面講的搖肢出現的質感基本上就沒見到有人提過了...
聽起來很笨很蠢只是拚力?
這當然是他們這些老人的問題啊...
三個月能出的東西有的人跟師跟了一輩子都還不知道門在哪...
看他們這種數年以上早脫去初習者之態的東西幹嘛?
難怪會有扁擔彩票的說法...
這文化就是一堆教你做人做事的道理...
因為這塊土地上的人連怎麼好好當個人都不曉得只能用些故事教條教了不然?
還是說除了陳明崙要不然參考洪宗基也行?
是聽他講過去跟館的故事還是看他學生示範的影片?
如果真像他講的故事那他的身材跟講話聲絕對不會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