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pt.cc/pEBf
部落格好讀版
投搞至SCI高影響力期刊,有人望之生畏、有人聞之膽寒,即便是有相關經驗的同行再三保證其實沒那麼難,有時也難以抗衡心中的陰影。在之前的文章中討論過「如何選擇期刊投稿」和「投稿影響係數 (IF) 極高的期刊會不會野心太大」等相關投稿期刊的原則,這裡就不多做解釋,而是根據經驗之談來克服一些心理障礙,並且討論投稿高影響係數期刊的「該」與「不該」。
首先,如果對英文寫作沒把握,建議多找相關專業論文做參考或找英語專業修編,杜絕中式英文和用詞不當的地方。畢竟整篇文章的載體就是英語,一篇語焉不詳且文句理解困難的論文難被大量引用,這與高影響係數期刊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馳,更甚者,還丟失了科學研究論文中必須具備的嚴謹和精確。
此外,也可以透過引用文獻來稍微做判斷,是否有引用論文出處多來自於某一個期刊的情況,那麼或許這個期刊是更適宜作為目標投稿期刊的,投稿時也對於這個期刊影響係數有點積極作用在,利己也利期刊,也不乏是個選擇期刊時做參考的好方式。
再來就是投稿前認真按照期刊要求修改文件格式,不要抱持碰運氣的心態,期待編輯不會發現或是編輯會幫忙修改。尤其是高影響係數期刊,投稿數量大也就有更多的選擇餘地,這種漫不經心的態度很可能會導致論文篩選速度延緩,甚至還沒到審稿步驟就被退稿。
投稿高影響係數期刊建議也不要有論文發表時間的期待,如果有發表日期壓力也只能盡量提早投稿時間以及投稿後等待,因為投稿後除了修改時有點主控權之外,其他的流程急不來,催促編輯、郵件詢問通常難有正面答覆,編輯即使百忙抽空禮貌性回覆,說穿了也加速不了審稿流程。
對審稿人的意見要認真回覆,編輯流程中若第一次修改後需要二審,一般還是會優先發回給第一次審稿人審稿,不要以為修改了論文內容就不用好好逐條回覆了,要知道審稿人有了任何疑惑最後吃虧的絕對還是論文作者,因此建議在回覆審稿人時也要注意英文的流暢,別讓審稿人有看沒有懂,加重審稿難度,要是期待蒙混過關卻不成功,二審後退稿就前功盡棄了。
雖說被不同類型審稿人審稿有時憑的是運氣,然而,只要是在水準之上的文章,即使有時發表過程有波折,但在退稿後於短時間內被不同期刊(不見得影響係數就低的期刊)發表也是常有的事。或許聽起來很辛苦,但如同各行各業都有其難處,這也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血能被發表,幾次投稿經驗後,或許僅存的一點恐懼感就蕩然無存了。
http://ppt.cc/pEBf
部落格好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