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主來談談什麼是「尺寸」。同時回覆choral大之前提到演算法、以及zerox大發問的
兩篇。
在上一篇提到Rule #1- 尺寸控制形狀,對圓柱而言:
1.工件在尺寸上限時不能有形狀誤差
2.任意local check不能小於尺寸下限
3.尺寸偏差等同可允許的形狀偏差
但我們知道實際工件不是完美的。
比如說使用六爪夾頭加工的圓,三次元掃描後看起來像花朵的形狀,那這個時候,這個「
圓」的尺寸到底是什麼?
基本上當我們在做量測的時候,軟體的預設都是使用最小平方法(高斯, LSQ)來做計算。
其他常見的則有
1. maximum inscribed element
2. minimum circumscribed element
3. minimum zone (chebyshev)
既然有不同的算法,當然我們得到的尺寸結果也會不同。而依據不同的製程,這些尺寸的
差異也會不同。(形狀越差時,不同算法的結果差異越大)
除此之外,我們在計算位置度的時候,也會因為不同的算法而得到不同的「圓心位置」,
所以究竟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必須上下明確的確認這些資料要做什麼用途。
如果是塑膠件軸孔配合,用預設的LSQ可能會讓你在組配總是覺得不順。
如果是要調機時,用不是LSQ的方式計算出來的圓心容易受到極端值(形狀偏差)的影響,
你就很有可能一直調不到想要的位置。
這些不同的算法,其實也影響到真圓度的計算。下圖的P及V,兩者相加就是各自的真圓度
。
而畫出來的圓則是各別的尺寸(注意在右上的圖,尺寸是兩個圓的中間值)
https://i.imgur.com/ZWNEdDM.jpg
前些日子我以為ASME Y14.5內用來計算真圓度都是使用minimum zone,所以看到蔡司和2.
5D在選用不同計算方式會有不同的真圓度時,一直以為是其他的規範。但事實上在ASME B
89也是有提到這些不同的方式,但「preferred」的還是minimum zone。
針對這個最小區域,或稱柴比雪夫,又或者說最小半徑差等等,是使用所有的量測資料,
計算出一個圓,而這個圓到向內的最小同心圓和向外最大的同心圓的半徑是相同的。
數學上,這個方式計算出來的形狀結果一定會小於或等於LSQ!
如果使用3D掃描分析輪廓度的話,多數情況你也會發現最大值和最小值相等!這也是最小
區域(最小帶寬)的應用。
圖片來源:
Introduction to the measurement of roundness - Taylor Hobson
另外,ASME稱circularity,ISO稱round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