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討論,
我的第一個想法是:
我真的老了。orz
隨著離開學校跟教育界的時間愈來愈久,看到文組理組的討論文,就會覺得,
人生的問題與發展順遂與否,哪有文組理組一刀切那麼簡單。
我是大學聯考時期的老人,三民主義滿分50分的年代,
在我那屆某都會區的第一志願男子高中,
一類組和二類組的班級數一樣,各5個班,而三類組班級數則是遙遙領先,
一方面是家長對於考醫科的期待,另一方面則是大家覺得三類競爭力比較好,
這我也不否認,二類同學的月考分數若生物科以滿分計算,到三類多半也排不到前幾名。
而旁邊的女中呢? 我想以下的歷史數據大概有人不相信,但是真的。
22個班裡,二類3班,三類6班,一類13個班,
為什麼呢? 家長期待是個主因,
那個時候,師範體系取消全面公費沒多久,儘管自費而且也不保證就業了,
但是流浪老師問題還不嚴重,師範大學和學院,是很多女校學生的理想志願,
而多數科系是在一類組,理科方面的科系並不多。
到了指考時代來臨,考科各校系自由採計,這是影響高中學生選組的一個大關鍵點,
特別是商管類科系,
台大財金和政大商院多數科系只採計國英數乙,
連政大法律系也玩了一屆
(聽說效果不太好,發現招進一些自然組學生但對法律很不感興趣的,
於是又改回採計史地)
那年新聞報導,中女中的一類只有4個班,中山女高首次出現理科班級數多於文科班級,
而各校廣開教育學程,種下流浪教師滿街是的因,
念師範大學(學院)已經沒有優勢可言,
再加上90年代初期,台灣科技業發展確實不錯 (跟70年代的貿易業近似)
除非真的很想念文學院,
不然如果只是以商管科系為志願的話,我幹嘛念社會組 ?
在自然組的數學會磨得很好些。
其實在我念大學時,我就覺得高中分組不太合理,
地理系,資管系,統計系,有的在一類招生,有的在二類招生,
那是不是念在一類招的就是魯蛇? 在二類招的就是溫拿?
早期中山資管和政大統計都是純一類科系的啊~~
我不否認整體而言,理轉文比文轉理的跨越難度低些,
夠優秀的文組生,儘管不是走很明確的技術路線,
但找到自己的長才,例如文字論述能力或是口才說服溝通能力
也沒那麼魯蛇。
之前文中提到的清大中文的例子,清大中文只是一個過度階段,而非終點,
如果只是想賣學校招牌,而不知道自己的長才優勢在哪,那麼也是枉然。
反倒是那些考試答題能力不佳,
對文科也沒有天分興趣,
看到書本就睏,
只是因為當前會寫名字基本上就有學校念的人而言,
文科類的科系真的建議別碰,
去好好學個技術,會比較實際些。
※ 引述《steake (奇蹟)》之銘言:
: 我是補教老師
: 理組跟文組讀書時間至少差2-3倍以上
: 而且現在台灣文組學生的風氣 是有幾個人在讀書的??
: 不要說我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我講的是平均值
: 我在非教會區教書 全區60個學測70級分以上的同學 只有5個是文組
: 文組好好讀 學測考不高嗎 還是跟本就是都在玩
: 文組的學生是自己放棄了自己
: 後來出社會找不到好工作
: 要怪誰
: ※ 引述《a467455 (我愛主播)》之銘言:
: : 我有國中好友 國中基測英文只考一分 國中基測只有93分
: : 高中讀私立高職 大學讀私立科大 結果大學認真讀書奮發向上
: : 117備取上 結果現在 在台積當設備 薪水爽爽賺
: : 也有國中好友 國中基測考第一志願 大學讀清大中文 拿書卷獎
: : 結果薪水卻比 台南私立科大學士 在南科當助工 薪水還要低
: : 這樣子讀書 讀別人多 賺錢卻比 別人少 這樣不是很可惜嗎
: : 理組只要 拼個大學一年 混個中字輩碩士備取 台積電設備就有機會了
: : 而許多文組從小讀書 卻因為選錯組 輸給洗上去學歷的人 這樣是不是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