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邊沒書,印象中海風泱泱有提到,美國認為至少需要22艘水面艦(一、二級)才足以負擔臺灣週邊海域勤務,有錯誤的話麻煩指正。
而光華計劃二代艦,計劃由8艘光華一號PFG(3000噸)16艘光華五號PEFG(1500噸),共24艘組成臺灣海軍下一代骨幹。
實際籌獲8艘Konx、6艘康定、8艘成功,單一級艦就達到22艘之規模,後來又接收四艘Kidd,總數攀升到26艘,二級艦就變得不急迫,一直有人提但一直被打槍。
到了2014年的15年兵力整建計劃中,水面作戰艦包括4艘防空驅逐艦、10~15艘2000~2500噸中型巡防艦,加上預期會用到2040後的康定級,大概也是維持二十多艘的規模。
再來看實際需求,以去年六月自由時報等的報導,海軍每天至少派出4艘軍艦偵巡台海周遭,包括「東北偵艦」、「海峽偵艦」及「南偵艦」丶「西南偵艦」巡弋,主要是對應4艘常態在台海週邊活動的56A,以「一對一」的方式,對中共軍艦進行嚴密監控,漁汛期,還會增派「護漁艦」,前往與鄰國有重疊的專屬經濟海域進行巡弋,因此海軍的偵巡艦也從4艘增加為5艘。
從官宣內容觀察,臺灣會讓軍艦跟海巡艦編組,以二艘對一艘共艦跟監,而三級艦雖然在八月沒有跟監共艦的報導,但平常依然會參與偵巡任務,代價就是錦江級艦齡才二十初頭,艦體結構已經操到沒有延壽價值。
以值勤、整補、維護各三分之一的原則來看,臺灣水面作戰艦共38艘,隨時能出海值勤大概在11~13艘之間,光是偵巡就常態占掉5~6艘(至少一艘在抵達任務區/返航路上),如果要再支援九鵬,或是台海有緊急狀況(中共/美日艦隊通行),就會需要出勤八艘以上,導致反潛及訓練任務被排擠。
所以水面作戰艦的部份,22艘一/二級加12艘三級應該是合理的下限,再砍下去生活都快不能自理了。
從歷史來看,臺灣海軍一代艦主要是接美援,成本很低可以養龐大數量,到二代艦時評估自身的實際能力,就只有3000/1500的高低搭,能有目前規模還是靠撿美國舊船撐起來。
這幾年的海軍重要建案,岸置反艦飛彈1600多億,相當於6艘震海預算,加上潛艦後續7艘3000億,資源時間都有限下搞二級艦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