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3b1CYgg.jpg
以下是一點個人意見。
無論是親餓還是親烏的頻道,總有巴赫姆特沒有堅守/強攻的聲音出現,那為何俄烏雙方
不惜一切的爭奪此地?
烏克蘭在頓巴斯準備了三條防線,第一條北頓、利昌斯克-波帕斯納到Myronivskyi防線已
經用掉,而巴赫姆特就是第二條防線的中心,一旦被突破第二條防線也會瓦解。
而拿不下蘇勒達爾就那不下巴赫姆特,因為南線要徹底迂迴巴城很困難,可見到後方還有
第三條防線。
https://i.imgur.com/uupqb4p.jpg
但讓人不解的,如果俄軍在突破Yakovlivka往Siversk方向突破,更可以迂迴巴赫姆特後
方,而非強攻有岩礦坑的Soledar 和堅固的Krasna Hora。
最近常聽到親俄方的說法:俄軍現在的兵力不足以向巴赫姆特發起直接的攻擊,所以要包
圍它。
孫子兵法表示:倍則分之,五則攻之,十則圍之。為何兵力不足仍要包圍?
我個人的理解是: 俄軍兵力仍不足,但需要一場局部的勝利,來逼烏克蘭上談判桌,需
選一個夠大、夠引人注目的據點,瓦解烏克蘭人的信心。
從襲擊民生目標、電力網到伊朗無人機襲擊都是如此,俄軍想要盡快逼烏克蘭承認現在的
戰果。
當然,烏克蘭堅守巴赫姆特、Soledar 一線就是不想讓俄軍得逞,畢竟這是他們經營很久
的地方,沒有比在這裡進行決戰更有利的。
現在說什麼都太早,畢竟我們只能從網路上觀察二三手訊息。 如Andrew所說應保持冷靜
。
只是若放大整體格局來看,俄國若還是世界軍力二強,整條戰線一千公里偏偏挑最堅固的
地方強攻,將從赫爾松撤出的精銳傘兵都投在這裡,真的正確嗎? 也許這就是斯大佐難
以認同的地方;當然補給線比較短也是該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