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人們為何看不見房間裡的大象?姑息侵略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23-03-24 19:21:43
人們為何看不見房間裡的大象?姑息侵略者的「反戰論」
(文超長 慎入慎讀)
來源:聯合-鳴人堂
網址: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369/7050505
內文:
「反戰」(NO WAR)一詞,在人類數千年來總是不斷發生戰爭的淵遠流長的歷史當中,可
說是相當晚近才出現的一個充滿高度人道主義烏托邦式空想色彩,卻又絕對「政治正確」
的漂亮口號——從現實來看,反戰運動完全不能阻止戰爭,也從未讓戰爭真正消弭——至
少在檯面上沒有人會宣稱自己渴望戰爭,惟表明「絕不放棄武力犯台」的習近平除外。
在台灣,談論「反戰」訴求的指涉對象則有如「房間裡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
),儘管大家明明都知道那個巨大到不可能被忽視的侵略者就在身旁,但有一群人卻因為
害怕或難堪,所以刻意忽略眼前顯而易見的問題,以致於為之緘默和縱容。
從龍應台到「反戰聲明」:投降主義瀰漫
此間最初引發話題的代表人物,乃是先前曾在馬政府時期擔任文化部長的作家龍應台。她
在2020年10月3日發了一篇臉書短文,開頭便呼籲「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龍應台先
是在文中堆砌了許多歐洲傳統文化的浪漫意象,緊接著筆鋒一轉,譴責當前的政客把國家
帶向戰爭邊緣,最後重申:「不管你說什麼,我反戰」。
由於當時正值美中對抗、台海局勢日益緊張,中共不斷在周圍海域進行軍演、解放軍機頻
頻擾台,再加上已卸任總統的馬英九不久前才又公開提到共軍若攻台「首戰即終戰,美軍
不會來」的爭議言論,一連串衝突事件,儼然促使人們解讀龍應台的「反戰論」不免充滿
了「投降主義」的暗示。
「又不是台灣要進攻大陸,你在台灣喊甚麼反戰?」彼時香港知名作家李怡即對此加以痛
斥:「龍應台的反戰不就是以虛偽的言辭,要台灣接受屈辱嗎?」,但別忘了,「屈辱過
後,你仍得面對戰爭!」他也強調「向被欺壓的族群呼籲和平反戰,是知識人的最大最可
惡的偽善」。
豈料,過了三年後的今天,類此向備受戰爭恐懼的一方(台灣)喊話「不該挑釁侵略者」
的「反戰」論調又再度搬上檯面。
2023年3月,由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退休兼任教授郭力昕、新聞系教授馮建三,陽明交通大
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榮譽教授傅大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盧倩儀等學者帶頭,
正積極廣邀學界人士加入連署「反戰聲明」,強調台灣不要成為美國霸權的「跟班」,並
應停止任何挑釁中國、引發戰爭衝突的行為,唯有如此才能帶來和平。
細思極恐,在這些學者的言論當中,顯然又比龍應台更加充滿了「倒果為因」的「綏靖思
想」指責烏俄戰爭起因是美國的挑釁,完全漠視美國之外的弱小國家抵抗獨裁侵略的自由
意志,把烏俄戰爭無法停戰的理由片面歸咎於美帝霸權的經濟制裁,並將美國對烏克蘭及
台灣的援助貼上「軍事主義」標籤,而中國則儼然成為無辜「被挑釁」的牽連者。
他們全然無視於對岸中共軍費今年大增到七兆元創新高、還經常文攻武嚇,不時派戰機繞
境騷擾,並且習近平去(2022)年10月在中共二十大發表的政治報告中更重申「不放棄武
力犯台」的立場,以成就其「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些才是引發台海戰爭危機的真正
根源。
由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傅大為(右二)發起,政大退休兼任教授郭力昕(左一)、中研
院研院員盧倩儀(左二)、政大教授馮建三(右一)等學者成立「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
」,3月20日召開「和平、反軍火、要自主、重氣候」記者會。 圖/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
組提供
「反戰宣言」暴露學者「缺乏現實感」的盲點
弔詭的是,在台灣宣揚「反戰」口號,不僅僅是懷抱理想主義的學院教授與知識分子們的
專利,同時也受到某些意圖侵略他國的極權或獨裁統治者所青睞——雖然他們絕對不允許
自己的人民出來反戰,卻會暗地裡鼓動那些即將被入侵的他國人民號召反戰。
就在上述四位學者準備發起「反戰聲明」之際,近日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於立法院質詢行
政院長陳建仁時,先是大言不慚地指控「美國不應該再三挑釁!讓台灣雞犬不寧」,然後
把發生戰爭的責任都推給美國,並表示「台灣要避戰不要備戰」!還要向著絕不放棄「武
統台灣」的中國釋出善意來推行「和平方案」。後來甚至被人發現她的簡報檔竟使用簡體
字,似乎是直接拿了中共的質詢稿在台灣的國會殿堂對陳建仁嗆聲。
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旁觀高金素梅這種咄咄逼人、趾高氣昂的口氣和態勢,簡
直就像是披著台灣原住民外衣的女戰狼華春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種種現象巧合,不
禁讓人合理懷疑,背後有很明顯的中共統戰勢力介入影響。
撇除政治因素之外,如高金素梅指稱「要避戰不要備戰」的說法,在此之前便已有國內學
者提出類似的論調。其中帶頭發起「反戰聲明」的政大傳播學院教授郭力昕,早在2017年
就曾在《報導者》發表過一篇專文評論〈紀錄片與坦克車——台灣如何在中共的軍備威脅
下挺立〉,文中表示:「我們如果把國防預算不增反減,把省下的那部份移給文化、教育
、勞動、社福、醫療系統的壯大,讓台灣在國際上與對岸人民之間,贏得更多的注目與掌
聲,讓中共或其他強權對台灣的覬覦為國際輿論和對岸人民所不容,難道不是一種自保的
策略?」
3月18日,反戰人士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白宮前參加集會。 圖/新華社
此處所言「減少國防預算」,以便移給文化、教育、社福領域充作經費,形成了今日郭力
昕等人倡議「反戰」合理化的主要論述根基之一。事實上,若對照同樣面臨敵情威脅的亞
洲鄰近國家來比較,南韓的國防預算約占GDP2.8%左右,新加坡更高達3.2%。而現今正面
臨著中國共產黨更加肆無忌憚曝露擴張野心和侵略意圖的台灣政府,明年度國防預算僅占
GDP1.7%,備戰比例程度明顯偏低。
除此之外,如郭力昕等鼓吹「反戰」的學者們,一方面既反對兩岸彼此衝突升溫的軍事備
戰,另一方面卻又高舉「和平」訴求。在沒有足夠國防武力的安全保障下,根本淪為空談
,以致於往往被譏諷為「強烈缺乏現實感」的「左膠」(意指空談理想卻不切實際的左派
份子),分不清「侵略戰爭」(Aggressive wars)與「防衛戰爭」(Defensive wars)
的差異。理論上,後者自有其正當性(比如烏克蘭抵抗俄國入侵),而前者則沒有(比如
假借「民族偉大復興」遂行擴張野心的俄國與中國),兩者截然可分。
面對強盜威脅,積極「備戰」自我防衛才是真正的「反戰」
回顧過去,追溯現今「反戰」運動思想的歷史根源,最早來自19世紀末俄國大文豪托爾斯
泰(Leo Tolstoy, 1828-1910)所主張「不以暴力抗惡」原則的「不抵抗主義」(
Nonresistance),其思想核心主要本於基督教宣揚道德自我完善的博愛觀:「不要生氣
、沒有慾望、不要誓言、不要抗拒邪惡、愛你的敵人」。托爾斯泰強調,即使是面對令人
無法容忍的惡,也不能以暴力復仇,而只能採用非暴力的方式來應對——因為,暴力抗惡
,結果仍然是惡。這裡所謂的「不抵抗」並非指軟弱或逃避,而是秉持著自我犧牲的精神
、寧願以生命的代價去換取和平。
其後,深受托爾斯泰倡導「愛與非暴力」思想精神所啟發、被譽為印度聖雄的獨立運動領
袖甘地(Mahatma Gandhi),便以印度教的仁愛、素食、不殺生等教義為基礎,融合《聖
經》的博愛精神與托爾斯泰的「不抵抗主義」,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思想主
張,帶領人民以「非暴力形式」作為道德感召,透過不斷和平抗爭,最終擺脫了英國殖民
統治、贏得印度獨立。
無獨有偶,同樣受到托爾斯泰「非暴力抗惡」理念影響的追隨者,還有50年代在南非倡議
反種族隔離、領導不服從運動的曼德拉(Nelson Mandela, 1918-2013),以及60年代美
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1929-1968)。
在思想的譜系上,現今某些左派論述反戰的核心觀念,主要源於前述提及的「非暴力抗爭
」。他們認為唯有依靠人們內在道德勇氣的力量、自我犧牲的精神,才有可能喚醒民眾,
透過和平抗爭的手段來戰勝暴力與邪惡。然而,如此堅信「不用暴力」即可「瓦解暴力」
的道德信念,作為一種崇高的理想主義固然美好。但要落實到具體的生存環境下,恐怕就
不免淪為與現實脫節的空中樓閣了。
由左至右為托爾斯泰、甘地、曼德拉、馬丁.路德.金恩。 圖/維基共享、美聯社
二戰期間,甘地不但致信給德國獨裁者希特勒,嘗試阻止他在歐洲發動戰爭,甚至也曾寫
過公開信勸告捷克人、波蘭人和猶太人以「非暴力方式」反抗納粹,他讚揚投降的法國人
「接受不可避免的結果,拒絕做一場愚蠢的屠殺的幫凶」。
當時(1940年夏)希特勒已經橫掃歐陸,英國孤島苦撐,民主在歐洲風雨飄搖,甘地卻依
然持續發表了〈致英國人民的公開信〉,呼籲英國人「放下武器,因為武器對拯救你們和
人類都沒有用」,甘地在信中寫得極為動容:「就讓他們任意占領你們美麗的寶島,以及
那些富麗堂皇的建築吧,你們要放棄這一切,但絕不能喪失自己的靈魂與心志」。最終,
這段歷史結局我們都知道,能夠讓希特勒停止戰爭的理由,並不是甘地的請求,而是英國
人的頑強抵抗和盟軍的武力反擊。
平心而論,甘地終其一生宣揚「非暴力形式」抵抗暴力,無疑是一種高貴的精神理念,然
而這樣的理念一旦被奉為教條,往往就成了對野蠻的姑息,甚至縱容,可預見的結果並非
文明戰勝野蠻,而是文明被野蠻毀滅。
近年,日本社會曾經流行一個非常有趣的詞彙「平和ボケ」,中文譯作「和平笨蛋」或「
和平痴呆(症)」,用來嘲諷那些長年生活在安定環境的日本人反應遲鈍,以及缺乏自我
防衛意識,認為「國家安全」是一種順理成章,將「日常和平」視為一種理所當然,對於
國際情勢和國外正在發生的戰爭威脅漠不關心,以為那一切離自己太遙遠,於是漸漸失去
了危機感和思考能力。
同樣,在台灣高喊「反戰」的某些學者們,似乎天真的認為只要「美帝」停止軍事援助被
侵略的烏克蘭以及面臨中共威脅的台灣,就可以停止戰爭、迎來和平,這種思維毋寧與日
本的「和平笨蛋」如出一轍。
圖為1960年代的反戰遊行。 圖/美聯社
身為「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核心成員的郭力昕,去年(2022)接受政大廣電系專訪時
表示:「那些沒唸大學、沒有被知識武裝、或者被化妝的人,他們可以憑著自己常識性的
良知做很好的判斷,一個大學生或是大學教授反而沒有辦法做到,這不是更尷尬嗎?知識
反而變成一種無知的來源,我覺得這樣的大學非常悲哀。」
如今這段話,似乎更適合拿來當作郭力昕、傅大為、馮建三等學者發起「反戰聲明」的最
佳註腳。
除此之外,他們也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儘管傻氣的書生講得頭頭是道,但是無良的強
盜豈肯輕易罷手?舉凡過去印度甘地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作為抗爭對象的「英帝
」,以及美國60年代「反文化運動」(Counterculture Movement)與「反戰和平運動」
(Anti-war and peace Movements)所對抗的「美帝」,雖然都是左派知識份子口中所謂
的「文化霸權」和「帝國主義」,至少在表面制度上都還遵守民主法治、言論自由的文明
底線,而且也都沒有侵略他國主權領土的意圖。
比如當代建構「反美」理論先鋒、被許多自詡進步的台灣教授們尊奉為「反戰」神主牌的
美國左派大宗師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儘管一輩子都痛恨美國,卻也不得不承認,
美國在言論自由方面幾個世紀來爭得的領先地位確實是值得敬仰的。
圖為美國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圖/美聯社
相較之下,在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根本就如同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所言,是個偽裝成政府
和國家形式的黑社會組織,而且是比真正的黑幫流氓還要更不講道理、不斷妄言「武統台
灣」的「偽國家黑幫」——因此在這裡絕對不會發展出任何「反戰運動」,只有「躺平運
動」。
歸結而論,台灣反抗中國侵略,並不是為了美國,而是為了捍衛自身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

當人們越是害怕戰爭,反而越會招來戰爭。歷史可以明鑑,當你「反戰」反錯了對象,往
往就會讓獨裁政權有機可乘。上世紀30年代英國首相張伯倫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反戰論者
,當他姑息縱容了德國侵略捷克而簽下《慕尼黑協定》、得意洋洋地昭告世人:「我帶回
一代人的和平」,實際上卻向希特勒釋出了「英國人容易上當受騙」的訊息。
面對惡狼張口,一廂情願的「反戰」並無法止戰,而是必須要把自己當成刺蝟,好好利用
身上的尖刺來保護自己,積極準備「防衛戰爭」(Defensive wars)、藉此升高惡鄰攻擊
的成本來應對戰爭威脅,才是真正務實的「反戰」。
圖為台灣阿里山廣場,這是中國北京前門大街附近設立的商業區。 圖/美聯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