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豹」出閘! 「雲豹」甲車機動、防護、火力兼具
自由/吳哲宇
軍備局透過「獵豹專案」研製搭載105公厘戰車砲的「雲豹」輪型戰車,正進行初期作戰測評,但外傳未能於今年9月的台北航太展亮相。相較之下,國軍機械化步兵主力載具CM-32/33/34「雲豹」八輪裝甲車,量產計畫則十分順利,國軍今年底將完成305輛搭載30鏈砲的CM-34裝甲車生產、交付計畫,花東地區駐軍也正逐步換裝當中。自由《軍武頻道》以圖解軍事新聞方式,帶您品鑑「雲豹」裝甲車雄壯威武的英姿。
雲豹甲車與新加坡AV-81有「血緣關係」
為因應台灣本島發達的道路系統及作戰環境,國軍逐步發展輪型裝甲車。兵整中心除了先行試做四輪及六輪裝甲車,累積研發能量,隨後也派員前往愛爾蘭的泰摩尼科技公司(TTL)學習設計工程。約略同一時期,新加坡透過淡馬錫主權基金收購TTL的25%股權,並擁有裝甲車的智慧財產權,研製泰瑞克斯AV-81八輪裝甲車,因此不難發現,雲豹甲車與AV-81裝甲車構型有不少相似之處。
具有雲豹甲車駕照,也曾試駕過新加坡AV-81甲車的退役少將郭力升說明,這二款甲車的差異在於,AV-81甲車的數位化程度大幅領先雲豹甲車,武器遙控站、細部設計也較為精緻。不過,國產雲豹甲車除了有較佳的防護力,選用的柴油引擎馬力也較大。
不過,由於雲豹甲車與AV-81甲車有不少雷同之處,兵整中心曾被TTL原廠控告侵權並敗訴,這也是我國工研院在量產第一代雲豹甲車後,還要趕緊協助209兵工廠研發第二代雲豹甲車底盤的原因。而第二代雲豹甲車底盤加入許多與原廠設計做區隔的新技術。除了車殼與輪架分離的新設計,另一項重大突破則是將原來的前四輪轉向,改為六輪轉向,使雲豹甲車在轉彎時,第四對後輪也能同步反向轉彎,全車的轉彎半徑因此大幅降到8公尺以下。
郭力升特別指出,這項六輪轉向技術對於戰術運用影響相當大,因為台灣城鎮的道路規格就是8至10米寬,因此雲豹甲車在道路迴轉時能一次到位,亦能搶先敵人一步,進入有利的戰術位置。
五臟俱全 面面俱到
由於沒有空運需求,雲豹甲車將防護能力與發展性列為第一優先,故造得較大、較重,使其擁有較大的油料裝載量、更厚實的裝甲與加裝武器的餘裕。CM-34裝甲車的戰鬥重量估計達到22噸,至於其他性能諸元部分,若參照其「前輩」CM-32裝甲車的公開資料,最高速度可達時速110公里,續行距離800公里,可在60度爬坡及30度斜坡上行進;越壕寬度達2公尺,垂直越障能力達0.7公尺,並可在履帶車輛無法通過的卵石溪畔行進並渡河。
防護力方面,雲豹甲車的車體可抵擋12.7公厘穿甲彈,若加裝由國內衛浴大廠和成公司開發的陶瓷裝甲,可防禦25公厘鏈砲的攻擊,全車可抵擋200公尺外的12.7公厘子彈以及155公厘砲彈破片。且這套模組化裝甲藉由螺栓固定,在更換受損裝甲、換裝更新時,將顯得十分便利。
系統先進 科研成果跨大步
雲豹甲車的電力系統相當先進,車上擁有二套獨立供電系統,一套負責車輛電力供應,另一套負責供應作戰系統,並有與歐美裝甲車相同的「靜視」運作模式,可關閉發動機,安靜地停留在定點進行觀測或伏擊任務;另外,雲豹甲車更設有自動追瞄系統,可進行靜對動、動對動、動對靜等射擊模式。
漢翔公司也為雲豹甲車開發數位化管理控制系統,是我國軍車的首度應用案例。甲車駕駛使用電子控制油門,各種車況資訊能透過系統,送至駕駛與砲塔的操控介面,並可顯示車尾畫面,減少視線死角。同時顯示戰術導航、電子地圖及駕駛用熱影像儀等資料。整套系統都安裝在防護式配電區內,不僅可防止電磁波干擾,且易於維護與集中防護。若這套系統進一步發展,可望使戰場管理系統更趨完整。
目前陸軍規劃將有裝甲運兵需求的現役部隊,全部換裝為雲豹八輪甲車,舊型履帶式M113及CM-21系列裝甲車,則逐步退役或轉交給後備部隊,因此,現已有超過600輛雲豹甲車正在服役,若再加上後續可能的批次,以及105公厘輪型戰車等需求,國軍未來雲豹甲車總數可能高達1000輛以上,實屬國軍不可或缺的地面裝備。
https://def.ltn.com.tw/amp/article/breakingnews/4345688
=
1. AV-81數位化較高,雲豹馬力大防護強
2.二代雲豹可以六輪轉向
3.雲豹可防禦25公厘鏈砲的攻擊,全車可抵擋200公尺外的12.7公厘子彈以及155公厘砲彈破片
4.已經整合全數位系統戰術導航、電子地圖及駕駛用熱影像儀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