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在底下留言,不過太過分散也跟原本主題不同,所以就另外分出來。
→ ja23072008 : 這次更嚴重的原因是軍備局官僚氣息與形式主義濃厚。 07/24 11:53
→ ja23072008 : 整個研發生產製造測評使用全都國軍自己人,沒有民 07/24 11:53
→ ja23072008 : 間企業參與比較。加上軍事建案太多,高層以及美方 07/24 11:53
→ ja23072008 : 用心在盯的方向,通常輪不到防彈這種小案子。 07/24 11:53
大致上我認同ja23072008的看法,也認為可以進一步去看問題。
國軍這些兵工廠也跟很多國營事業單位的問題一樣,普遍缺乏成本概念以及產業整合能力。
在過去或許這問題不大,但當台灣民間產業成長到某個程度時,這些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無人機的例子,就表明軍方並沒有整合民間產業的能力及意願、是後來更高層介入才讓
事情有所改變,但目前看來也比較偏民間自行開發而較少有整合的部份。
另外一個問題則有點像intel。產品開發跟工廠營運間衝突很多時候開發方得配合生產方。
因為主事者的業績是整體的,你得在兩者之間做權衡。
結果就是,民間雖然也有開發生產抗彈板及無人機的能力,在成本上也有相當的CP值。
但軍方一來缺乏協調整合能力、一方面又得顧及自家工廠產能。所以就仍傾向
內部自行開發,但時程跟成本控制就一直處在失控的狀態。
當然,軍方高層的決策也是一個大問題,不過那就又是另一個問題暫先不表。
這次國造抗彈板的高單價反應了,我們在高喊國防自主時背後的成本一直被忽視。
但細究去看,這些兵工廠也不是稅金小偷,像步槍及彈藥的開發生產雖然不是世界一流,
但還是能滿足國軍作戰使用、成本也相對可控,只是要繼續與時俱進。
我的想法是,這些問題要解決勢必得要強化軍方的產業整合能力,在釋單民間同時也要
加強採購及品管能力以應付外界更複雜的生產體系。同時間兵工廠的產品線要再精簡,
保留核心有競爭力的品項就好。
也不要去搞狙擊槍這類沒量的東西,只有國內市場做這個是在燒錢而已。
軍方要做到完善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且接下來很多難題也不獨軍方才有。
像公共工程的最有利標的爭議是目前還是很難解決的問題,軍方釋單就會遇到同樣的困境。
雖然這次抗彈板測試是立意良善,但在雙方口水戰下反而把可以檢視的問題給掩蓋掉。
太多規格外的測試也漸漸淪為意氣之爭而不是針對問題檢討,這點我是覺得相當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