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男生三年女生兩年
: 戰爭時海外以色列人主動回來打仗
: 台灣根本學不來
這感覺比較接近民族認同宗教等等情感以及歷史因素
各國有各國的背景 的確無從模仿
事實上能像以色列這樣的國家也沒幾個
: 一年兵就算當幹部
: 沒多久就退伍了,無法真正補缺
我覺得推文講的很實際
一是志願役退伍之後其實很難找工作 大概就保全 現在多一個熊貓
所以要在這精華的二十年左右把該賺的錢賺完
問題是 國軍哪付得出這麼多錢?
你說花大錢自然人員素質會跟著提升
我認為是沒錯
可是在承平時代 兵的績效很難反應出來
如果志願役的薪資高過平均太多
那民眾觀感大概也好不到哪去
但志願役如果薪水只比小7多一些
那我幹嘛不幹小七就好 至少自由 還能看妹 打手遊爽
想想山道猴吧
山道猴欠錢重機要修還要多拚大夜來還 他幹嘛不簽下去?
反過來說 連山道猴都不簽 那你誘因是不是該再拉高?
現在變成是靠國家民族大義(所謂服兵役義務)來抓一大票義務役來
但我們也知道
精銳武器 配備 都還是會以志願役為主
但你找不到志願役 又很難在承平時代加到超高薪水
那缺額不是剛好而已嗎?
很難啦
未來如果少子化發酵
志願役招不滿必然變成常態
國軍要思考的是如何重新將這些員額再分配
而不是去想要怎麼招滿了
招不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