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TRESS : 應該說,海軍一開始的時候有想說是否要延壽/升級目 01/05 11:08
: → TRESS : 前現有的一級艦,後續發現效益其實不高,才會想說造 01/05 11:08
: → TRESS : 新艦,取代現有的一級艦規劃,而那就是震海計劃。 01/05 11:08
: → TRESS : 而接那兩艘派里是因為原有的兩艘knox 已經撐不下去 01/05 11:08
: → TRESS : ,倒爐問題,所以原先想說接派里進來當作過渡期。預 01/05 11:08
: → TRESS : 定想說是接派里的熱艦{2014、2015),結果後來變成 01/05 11:08
: → TRESS : 接冷艦,多擺在港口兩年(不確定究竟是當時美國政府 01/05 11:08
: → TRESS : 的問題,還是我們跑流程的因素),之後海軍去看完船 01/05 11:08
: → TRESS : 況後,其中兩艘狀況不好以外,還要花不少錢升級版 01/05 11:08
: → TRESS : 本,所以就挑比較好的兩條回來(主要還有拿SQR-19跟 01/05 11:08
: → TRESS : 完整的SQQ-89 反潛系統)。 01/05 11:08
: 推 TRESS : 那其實後來2021年那時候,震海就應該造下去....而 01/05 11:12
: → TRESS : 不是到現在還在打高空(還先不提海軍沒把需要功能開 01/05 11:12
: → TRESS : 入規格書之中的蠢事)。唯一小小的慶幸是,還有G&C 01/05 11:12
: → TRESS : 願意給整套的輕巡方案,滿足海軍都要外國貨的夢, 01/05 11:12
: → TRESS : 來解決海軍船不夠用的狀況 01/05 11:12
: → TRESS : 而現在935 退役,除了輕巡,還別忘了還有海峰大隊大 01/05 11:13
: → TRESS : 缺人,大概也會分一批人過去,補岸基反艦飛彈的人力 01/05 11:13
這邊做一些補充
先說我的想法:
『我不是海軍內部人員,從一個外人來看,震海是一個專案管理失敗的案例』
當然這點請Pegasus170說明可能更清楚,
這邊我就不班門弄斧...
我們先回到2014年,當時海軍司令陳永康很早就在推動新型船艦計畫。
2014年發布「未來15年兵力整建願景」
大致分成兩大部分。
1.現有船艦升級
2.建造新型船艦。
現有船艦升級方面,有用海弓三取代成功/基隆的標準一、二型飛彈
海劍二取代康定級海欉樹飛彈
但是最誇張就是濟陽級的改裝計畫,
內容是把鍋爐改成柴油發動機,直升機甲板加大、新建機庫
當時我還吐槽這樣搞不如造新艦還比較快。
建造新船主要有4艘驅逐艦、10-15艘中型巡防艦
兩者排水量都沒提到,但是因為是“中型”,
所以中型巡防艦的排水量應該會比現有一級艦來的小,
主要推論是在1500-2000噸之間。
另外MDC還有提到未來20年造艦計畫,
什麼萬噸級驅逐艦之類的...
這應該是假新聞,這是當時的新聞
https://reurl.cc/L5Q2e3
『美國「國防新聞」昨天報導,海軍下個月將公布軍力現代化,
艦艇國造的20年計畫,自製艦艇計畫包括4艘1萬噸驅逐艦、
10到15艘3000噸級雙船體巡防艦、兩棲船塢運輸艦,
以及4至8艘1200噸至3000噸的柴油潛艦。
據了解,海軍將在年底前提出20年建軍願景,』
我看到3000噸雙體船就在猜應該國外的軍事媒體抄到朱明的假新聞
而且2014年年底海軍也沒發布20年建軍願景
但是2016年,海軍建軍計畫大改變成『未來12項造艦計畫』
和15年願景最大不同就是取消現有船艦升級,
並且多出一個「新一代飛彈巡防艦」
再說一次,我只是一個外人,只能從外面得到訊息推論。
這時候海軍應該陷入意見分歧的狀態。
現在我應該先研發驅逐艦(或是新一代主戰艦),
還應該把新式巡防艦放在首位??
以震海計畫當時的新聞來看,
中科院不只一次提到他們的固定式陣列雷達必須要用6000噸以上的船體才行。
我猜測可能早在2014年發布15年建軍願景後,
中科院和船舶中心就已經動起來進行新型驅逐艦的研發工作。
但是到了2016年政黨輪替後海軍大改規劃,
打亂原有的研發計畫
而且更糟的是因為取消現有船艦升級,
所以新型巡防艦服役就變得非常緊迫,
2019年原型艦就要開工,不到3年的時間你就要設計出全新的艦艇。
就算2014年就說要建新巡防艦也不可能呀!!
然後2020年就要進行海上測評,一年就要把船造好?
這是什麼鬼時程?
當時網路的與論都是看笑話程度,很明顯震海計畫早在2017、2018年就亂掉了,
而高層則是一意孤行,甚至在2018年提出原型艦建造預算。
題外話,這段期間上報朱明不斷『爆料』震海會加大到5500噸到5800噸。
但是2020年台船法人說明會發布的規格還是4530噸,
海軍根本就沒加大船體的意思...
後來怎樣大家都知道,進度完全卡死沒有推動,
最後鬧到朝廷,依照梅復興的說法,
是國安會高層“建議”把震海原型艦的預算改為輕型巡防艦的預算。
如同開頭所說,震海計畫就是一個崩壞的專案管理案例,
海軍高層不懂管理,只會不停的施壓,
訂出不合理的時程和要求,沒有妥協或是改變,
就像往懸崖跳的旅鼠沒有轉彎或是停下的可能。
反觀陳永康的15年建軍願景也有一些爭議性,
尤其是濟陽級改柴油發動機這種天方夜譚的想法。
但是把重心放在驅逐艦(或是主戰艦)的想法是對的,
就算奇蹟發生,4530真的研發成功,戰力也不夠和對岸抗衡。
台灣需要的新型驅逐艦。
就算濟陽級有替換的急迫性,作為反潛艦是否需要4面盾牌?
難道8艘成功級加裝拖曳聲納就不能頂替?
那現在呢?似乎又回到2014年的規劃...
海軍開始6000噸以上船艦的評估,
就開始有媒體說震海計畫重啟,
但是6000噸不會是震海計畫,
2022年王正宇和海軍參謀長蔣國正的諮詢,
新的一級艦不會只有4500噸,而且會『另開專案』
所以6000噸或者6500噸不會是震海計畫的後續,
極有可能是『新一代主戰艦』或是新式驅逐艦的計畫。
那成功級怎麼辦?要升級嗎?還是造新艦取代?
我不知道,海軍似乎也暫時沒有打算處理的打算。
反正先搞定輕型巡防艦,還有潛艦和海蜂一堆問題要解決。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時間拖越久,成功級就沒有升級的價值,
到時候還是要造新艦取代。
當然底下推文大概有人開始酸6000噸怎麼還不是巡防艦,
因為台灣有嚴苛的港口限制。
台灣只有左營一個軍港,其他都是軍民兩用港。
兩蔣時期就算了,現在海軍的地位就是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的處境,
位置都被趕到很糟的地方
例如基隆港,海軍除了東岸就剩下牛稠港區
那裡深度連陽字號都停不進去,所以只能看到錦江級和光華六號在裡面
https://i.imgur.com/X0wI7gx.jpeg
更不用說基隆級了
其實基隆港西岸貨櫃碼頭的深度夠,但是不給你停又能怎辦?
另外就是乾塢的尺寸限制,以前就稍微提到過
https://moptt.tw/p/Military.M.1687096114.A.002
6500噸可能能停進新莊乾塢(基隆級進不去)
加上中信八號浮塢大修效率能大幅改善...
因為這些限制,就算海軍要重啟震海計畫,或是『新‧新一代巡防艦』
排水量應該還是4530噸,長度138公尺...
以前我也不懂,嘲笑海軍忠義計畫、ACS小神盾這種可笑排水量,
現在才知道海軍船艦尺寸限制有那麼麻煩...
不是我們軍宅說加大就能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