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沃德書中稱,美國曾敦促普丁不要在烏克蘭
使用核武器
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戰爭數月後,美國有情報指
出,克里姆林宮內部「高度敏感、可信的對話」
表明,總統普丁正在認真考慮使用核武器,
以避免重大戰場損失。
美國情報部門指出,如果烏克蘭軍隊包圍南部
城市赫爾松的3萬俄羅斯軍隊,普丁使用戰術
核武的可能性為50%。
就在幾個月前,在遙遠的東北地區,烏克蘭軍隊
震驚了俄羅斯,奪回了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
科夫,並轉向解放赫爾松,該市位於第聶伯河畔
,距離黑海不遠,具有戰略意義。
2022 年 9 月下旬,即俄羅斯入侵七個月後,
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恐懼地」看著這份情報
評估——據稱來自最佳來源和方法。
這引起了拜登政府的警惕,俄羅斯使用核武的
可能性從 5% 到 10% 上升到現在的 50%。
總統拜登告訴蘇利文「與俄羅斯人取得聯繫」,
告訴他們我們將採取什麼回應。
他說要使用具有威脅性的語言,但不要太強烈。
拜登也直接向普丁致信,警告俄羅斯如果使用
核武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一些有關美國對普丁部署核武可能性評估的有趣
內部細節,但拜登政府對俄羅斯可能在烏克蘭
使用戰術核武的擔憂並不是秘密。
自總統以下,眾多官員都向普丁發出警告不要
使用。
普丁和克里姆林宮的其他人士也頻繁地用俄羅斯
的核武庫威脅西方。
普丁上個月底再次向西方發出強烈警告,稱任何
國家在核子國家支持下對俄羅斯發動常規攻擊都
將被視為對俄羅斯的聯合攻擊。
這項威脅目的在阻止西方國家允許烏克蘭使用
遠程武器深入俄羅斯,並似乎大大降低了俄羅斯
可能使用核武庫的門檻。
儘管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懇求允許,但拜登仍因
擔心戰爭升級而不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
飛彈襲擊俄羅斯境內的軍事目標。
另一場激烈對話是,國防部長奧斯汀於 2022 年
10 月與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發生衝突。
據伍德沃德稱,奧斯汀說:「我們知道你們正在
考慮在烏克蘭使用戰術核武器。」
「對任何人以任何規模使用核武都會被美國和
世界視為改變世界的事件。核武的規模是任何
我們或世界都不能忽視的。」
當紹伊古聆聽時,奧斯汀進一步指出,美國並
沒有向烏克蘭提供某些武器,美國也限制使用
其中一些武器。
他警告說,這些限制將被重新考慮。
他也指出,如果俄羅斯使用核武器,中國、
印度、土耳其和以色列將孤立俄羅斯。
紹伊古回答:「我不喜歡受到威脅。」
「部長,」奧斯汀說。 「我是世界史上最強大軍隊
的領導人,我不需要威脅。」
據美國官員透露,奧斯汀2022年10月21日
致電紹伊古,目的的確是為了警告俄羅斯不要
使用核武。
該官員稱,這通通話充滿爭議。
官員證實,當時有情報報告,越來越多的跡象
表明俄羅斯可能使用核武器,這引發了政府內部
日益增長的擔憂。
該官員稱,已指示各政府領導人致電其他領導人
,傳達相同的訊息。
美國情報官員認為中國對俄羅斯的影響力最大
,拜登致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到嚇阻的
必要性。
習近平同意向普丁發出警告。
白宮當時發表聲明稱,拜登和習近平於2022年
11月會晤並一致同意「絕不打核戰」,並表示
反對在烏克蘭使用或威脅部署核武。
關於戰爭爆發的問題,拜登去年年底對美國總統
歐巴馬對俄羅斯2014 年奪取克里米亞和頓巴斯
部分地區的處理方式的批評,當時拜登擔任民主
黨副總統。
「他們在 2014 年搞砸了」,拜登在 12 月對一位
好友說道,並將普丁對烏克蘭的侵略行為歸咎於
美國沒有採取行動。
「歐巴馬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普丁。」
拜登在與這位朋友交談時非常憤怒,他說,
2014 年他們「絕不應該讓普丁隨便走進那裡」
,而美國「什麼也沒做」。
(本文只節錄非全文轉載)
https://reurl.cc/p98O8e
這是很舊的文了,2024年10月9日
又被拿出來冷飯熱炒沖流量= =
個人是不建議採用這個帳戶的消息,因為這個
帳也是常常為了衝流量不查證而貼一堆錯誤訊息
我會對消息抱持懷疑態度是因為這本書已經於
2024年10月出版,這種美國要求烏軍放水的
消息不可能這麼久都沒出現
第二,當時我還沒開始這樣詳細紀錄戰況經過
,只能憑記憶,但我不認為當時烏軍有能力包圍
俄軍
這場戰爭的特點有兩個,一個戰場透明度幾乎是
百分之百,任何動作都躲不過對方的偵查
另一個就是雙方兵力都不足,難以實施針對對方
部隊大規模圍殲
當時的狀況是俄軍要撤離3-4萬的部隊,
而赫爾松沿岸的大橋跟大壩都是撤離完成後
才被炸毀的
如果烏軍要阻止是可以用海馬斯去摧毀俄軍撤退
路線
當然這部分是無從得知是有意還是被美國阻止
但如果從本篇新聞10月21日打電話到11月11號
俄軍撤至赫爾松東岸,我也不認為俄軍不是
沒辦法在一個月內完成撤退就是了
所以與其說是美國放水,不如說是當時烏軍沒有
能力進行(為了保存力量)
美國讓俄軍能夠完整撤退的說法,我會傾向於
無法證明的陰謀論就是了
這麼爆炸的消息,卻沒甚麼人在傳,
本身就是一件很詭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