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rthurJack (Weston)》之銘言:
: 之前在別的討論區看到的討論,有看到人說120mm 迫擊砲
: 跟105mm榴彈砲射程有一個重複的區塊,縱使榴彈砲射程在高
: 一點,但是也不是每次都會用上最大射程,不考慮是否會常常用到的榴彈砲
: 直射模式,這兩項武器迫擊砲比榴彈砲吃的人力少,用120mm迫擊砲
: 比105mm榴彈砲有CP值這種說法,不過這兩種砲應該還是有
: 差異,我也好奇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
正確答案是:
『105榴式微,120迫彌補這空缺』
回到1980年代,美國脫離越戰的泥沼後積極對蘇聯備戰。
一連串軍事改革中發現105榴生存性令人擔憂。
蘇聯已經編制大量機械化部隊,一旦蘇聯裝甲洪流突破防線,
105榴陣地很可能跟著覆滅。
唯一辦法就是105榴砲機動化,但是這樣做成本太高,
美陸軍索性將105榴汰除,僅山地師和空降師保留
這麼做幾十年前就有先例,
早在18世紀歐洲陸軍就普遍編制野戰砲
最有名的當然就是拿破崙的砲兵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8HZfO5mn4
之後野戰砲科技不斷演變,最終法國的M1897 75mm野戰砲發展到極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pGbePcw3c
M1897性能極佳,使用國評價都很高,法軍士兵甚至取『75小姐』這綽號
但是一戰中,M1897的表現開始受到質疑。
德國明白自家的77mm野戰砲比不上法國貨,
所以在步兵團多加了10.5cm和15cm重砲,
這些重砲成功壓制法軍的75砲。
而75砲的價值就引起多年爭議,
反對者認為這種小口徑野戰砲已經沒有戰術價值,
應該轉往大口徑榴砲。
支持認為75砲還很好用,只是戰術需要修改。
最後是德國先開第一槍,1936年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重建軍備,
重建的砲兵先把榴砲口徑訂為10.5cm和15cm。
之後美國同樣把原本使用75mm野戰砲的砲兵連升級為105mm榴砲
就這樣75mm野戰砲就逐漸退出軍事舞台。
而一戰時英法野戰砲被德軍重砲壓制無法運作時,
前線依然需要火力支援,因此有兩種武器獲得青睞。
第一就是機槍,當年馬克沁在推銷他的機槍時常常被軍官恥笑,
在野戰砲面前馬克沁的水冷機槍就像一個玩具一樣沒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mvQ1Rd_2QI
但是風水輪流轉,一戰時軍隊看上機槍的小巧和機動性瘋狂大喊我要我要。
第二就是英國發明的Stokes迫擊砲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OlM0gTedmww
一戰期間機槍和迫砲彌補75野戰砲的火力空缺
然後1980年同樣的情況再次發生。
當美軍汰除105榴,42迫(4.2吋、107mm)開始彌補這空缺。
尤其時M30 42迫可以輕鬆塞進M113獲得機動力,
比起把105砲改成自走砲便宜太多。
之後42迫被120迫取代,直到現在120迫依然是美軍營級支援火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mkLHZzoA
那迫砲有榴砲的性能甚至超越嗎?
說真的並沒有~~
迫砲還是有許多缺點,像是容易過熱無法長時間射擊,
誤差半徑過大、推進火藥保存麻煩等問題,
但是迫砲便宜、輕巧的優點又讓軍隊覺得真香~~~
所以就有不同改善方法,財大氣粗的老美就用155榴接替105榴部分需求,
在網路和電腦輔助下,旅級砲兵支援效率大幅提升,
別說營長,連長都能獲得155榴的支援。
那麼120迫就加減用吧...
但是沒錢的國家呢?就想辦法強化迫砲性能,
像是蘇聯就有獨特的迫榴砲
例如120mm 2B16 迫榴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pHH1_4-7c
可以發射120迫砲外,也有專屬的榴彈
https://i.imgur.com/X0GUChT.jpeg
還有法國的MO-120-RT迫砲
https://youtu.be/P-PtFsfIVns
因為砲管加厚又有膛線,射程和精準度也大幅提升
而財大氣粗的美軍也有買XM905,用在155榴缺乏或是無法支援的區域
就算如此,美軍還是嫌不夠。
所以前幾年有測試鷹眼105榴砲和Nemo迫砲系統,
只是之後就沒消息,大概是想有錢也不是這樣花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HtdyjbnHd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qcH8FJBdg
另外美軍以前曾寄望GPS引導迫彈,希望用精準度減少消耗
但是反恐戰爭打完就發現不切實際,數量才是王道。
所以結果是沒有結果,105榴和120迫的選擇難題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