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rchive.ph/h63LY
本文為外交事務網站之投書
原作者Andrea Kendall-Taylor 和 Michael Kofman都是學者
Kofman更是近幾年來可能最活躍於網路上的對俄軍專家之一
因為原文太長,為方便閱讀我切成兩篇分享
標題:普丁的不可回頭之路──不受制衡的俄羅斯將如何挑戰西方
[以下翻譯主要使用ChatGPT,再進行潤稿,若有缺失請推文提醒]
====
2024年8月6日,烏克蘭軍隊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發動了一場突襲,這是自二戰以來對俄
羅斯領土發起的最大規模外國入侵。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反應頗具啟示性。在烏克蘭發動攻
勢幾天後,普丁猛烈抨擊美國和歐洲。他表示:「西方正透過烏克蘭人的手與我們作戰。
」他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即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實際上是一場與西方的代理人戰爭。
然而,他並未立即發動軍事反擊。即使是為了奪回本土失地,普丁也不願調動大量部隊離
開烏克蘭東部戰線。三個月後,烏克蘭軍隊仍然駐紮在庫爾斯克,莫斯科選擇引入北韓軍
隊來協助驅逐烏克蘭軍隊——這是俄羅斯一個多世紀以來首次邀請外國軍隊進入其領土。
莫斯科的行動凸顯出,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近三年後,普丁如今比以往更加堅定地投
入這場戰爭,以及與西方的更廣泛對抗。儘管這場衝突首先是一場旨在終結烏克蘭獨立的
帝國擴張行動,但普丁的終極目標是重新界定冷戰後的歐洲秩序、削弱美國,並建立一個
新的國際體系,以確保俄羅斯擁有他認為應得的地位與影響力。
這些目標並不新鮮,但戰爭強化了普丁的決心,也縮小了他的選擇空間。如今,他已無法
回頭:普丁已經改造了俄羅斯的社會、經濟和外交政策,以更好地對抗西方。俄羅斯已經
接受了「流氓政權」的定位,如今更加不受約束。
儘管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似乎有意與莫斯科關係正常化,但與俄羅斯的對抗仍將加劇。烏
克蘭的戰況並不樂觀,部分原因是西方對基輔的援助規模有限,與其聲稱的戰略利益不匹
配。因此,俄羅斯可能會在戰爭結束後更加自信,並在重建軍事能力後尋求另一場戰爭,
以改變歐洲安全秩序。此外,克里姆林宮還將試圖從川普政府獲取讓步,例如解除制裁,
以強化其下一場戰爭的籌碼。俄羅斯已經透過在歐洲發動破壞行動和特殊作戰,並與伊朗
、北韓等其他「流氓」政權結盟,為未來鋪路。歐洲各國的應對能力比三年前稍有提升,
但仍然不足。而取決於烏克蘭戰爭的結局,另一場與俄羅斯的戰爭仍有可能爆發。
問題不在於俄羅斯是否會對美國及其盟友構成威脅,而在於如何評估這種威脅的嚴重程度
,以及遏制它所需的努力。中國仍將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然而,即使華盛頓將大量注
意力放在亞洲,也無法忽視歐洲這個不斷挑釁且意圖翻盤的對手,尤其是當俄羅斯對北約
成員國構成直接軍事威脅時。
俄羅斯的問題同樣具有全球性。普丁不惜入侵鄰國、攻擊民主社會,並公然違反國際規範
——而且似乎能夠逍遙法外,這為其他國家效仿開了先例。克里姆林宮向現有及潛在的美
國對手提供軍事裝備和技術,將進一步加劇這些威脅,使華盛頓面對來自中國、伊朗、北
韓及其他俄羅斯支持國家的挑戰倍增。
因此,美國和歐洲必須現在就投入資源來抵抗俄羅斯,否則未來將付出更沉重的代價。即
將上任的川普政府尤其無法將俄羅斯擱置在政策優先事項的末端。如果普丁發現華盛頓如
此行事,他將變得更加大膽,並進一步擴大削弱美國及其盟友的努力,無論是直接行動,
還是透過俄羅斯支持的「動亂軸心」。為了防止這種局面,美國及其盟友必須幫助烏克蘭
在談判結束當前戰爭之前鞏固自身優勢。
美國確實應該將中國視為優先對手,但若想有效與北京競爭,首先需要確保歐洲安全走上
正確軌道。當前,美國仍必須在歐洲安全方面發揮核心作用,同時確保歐洲加大投資,以
在未來更好地應對自身防務需求。透過今天採取必要措施來遏制俄羅斯,美國和歐洲才能
確保未來面對的威脅是可控的。
【深陷其中】
普丁已經改變了俄羅斯,這種轉變將確保俄羅斯在他掌權期間,甚至在他下台後的很長一
段時間內,仍將是西方的挑戰者。對抗如今成為俄羅斯外交政策的標誌,普丁將其政權及
行動合理化,聲稱俄羅斯正與西方進行一場「關乎生存的鬥爭」。這種「俄羅斯文明與西
方敵人持續衝突」的理念,強化了他統治的意識形態基礎,也成為他維持權力的重要合法
性來源。
然而,普丁日益依賴鎮壓,也為其政權的穩定埋下風險。政治學研究表明,鎮壓確實能夠
延長獨裁者的執政時間,但過度依賴鎮壓,正如普丁所做的,可能導致統治者犯下破壞穩
定的錯誤。高壓手段迫使民眾掩飾真實想法,只說出政府想聽的內容,這也導致獨裁者無
法獲取準確的信息。此外,嚴厲的鎮壓政策會累積社會普遍的不滿情緒,使得即便是一次
小規模的抗議或騷亂,也可能迅速發展成對政權的嚴重威脅。為了降低這些風險並鞏固權
力,普丁利用對信息環境的掌控,讓俄羅斯民眾相信自己的國家正與試圖分裂俄羅斯的西
方交戰。
戰爭強化了普丁的決心,也縮小了他的選擇空間。
普丁還將俄羅斯經濟全面轉向戰爭模式。俄羅斯的國防預算即將達到蘇聯解體以來的最高
水平,2025年預算案中,國防開支達到1450億美元,佔GDP的6.3%,是2021年(即入侵前
一年)660億美元預算的兩倍多。而考慮到各種非正式的軍事支出,實際數字可能超過GDP
的8%。如果進一步調整俄羅斯與美國之間購買力平價的巨大差異,俄羅斯的實際國防開支
甚至超過2000億美元。
為了提高產能,俄羅斯的軍工廠已經增加了生產班次,工人從民用產業轉向軍事部門,因
為後者的薪資更高;軍事服役的補助金也大幅提升。這場戰爭已經成為一種財富再分配機
制,將資金輸送至俄羅斯貧困地區,而許多經濟精英則轉向國防工業,以從中牟取暴利。
如今,這些精英已適應當前體系,不僅能夠生存,還能從中獲益。
俄羅斯已經承受了經濟轉向戰時模式的陣痛,也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團,這使得普丁不太可
能在短時間內逆轉這一趨勢。即使烏克蘭戰爭結束,他可能仍會尋找藉口來延續戰時經濟
模式。這與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的做法如出一轍——在二戰勝利後不久,他便開始
將蘇聯的新五年計劃包裝為為下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做準備的必要舉措。
俄羅斯的外交政策也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種變化將難以逆轉。入侵烏克蘭使俄羅斯
與西方建立關係的可能性蕩然無存,迫使莫斯科另尋機會。與中國、伊朗和北韓的深度合
作,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現實需求——俄羅斯需要他們的幫助來維持經濟和軍事機器
的運轉,但莫斯科也意識到,透過與這些國家合作,自己將能夠更好地與美國及其盟友進
行長期競爭。
這種合作不僅讓俄羅斯減少孤立,降低美國經濟戰的影響,還使其能夠與盟友協同作戰,
共同削弱西方。克里姆林宮已經全力押注這些夥伴關係,不再對與北韓的合作保持戒心,
也不再擔憂對中國的過度依賴,並將與伊朗的關係提升到超越交易性的戰略層面。這一切
構成了莫斯科的新戰略,而這一戰略不會隨著烏克蘭戰爭的結束而消失。
【俄羅斯重整陣腳】
俄羅斯的軍事威脅也不會消失。關於俄羅斯軍隊的重建,問題並非「是否會發生」,而是
「何時發生」。即使俄羅斯無法長期維持目前的戰時開支,其國防預算在未來相當長的一
段時間內仍可能大幅高於戰前水準。此外,俄軍規模也不太可能縮減至戰前的相對小型化
狀態。俄羅斯軍方從烏克蘭戰爭中得出的教訓之一是,他們的軍隊不夠「蘇聯化」,也就
是缺乏足夠的兵力和傷亡替補能力。
事實上,俄羅斯軍隊此前處於一種「半現代化」的狀態:一方面獲得了一些先進或現代化
的作戰能力,另一方面仍保留了一些蘇聯時期的特徵,包括徵兵制和強調集中指揮、不鼓
勵自主行動的軍事文化。如今,俄羅斯很可能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擴大其部隊結構並增
加人力配置,儘管在戰爭時仍將依賴動員體系來降低常備軍的成本。
軍隊的重建不僅關乎武器裝備,也涉及大規模作戰能力的恢復。 俄羅斯軍方已證明其組
織學習能力,能夠大規模部署新技術,如無人機與電子戰系統。經歷烏克蘭戰爭後,俄軍
將成為一支不同以往的軍事力量。儘管開戰初期表現不佳,俄軍展現了持久作戰的能力,
並能夠承受高強度消耗戰。
不過,俄羅斯軍事重建仍將面臨阻力,特別是在國內國防工業產能有限與技術工人短缺的
情況下。由於西方的制裁與出口管制,俄羅斯的國防工業無法大幅提升主要武器裝備的生
產能力,勞動力與機械設備仍然是兩大瓶頸。然而,俄羅斯仍成功顯著增加了飛彈、精確
制導武器、無人機與火炮彈藥的產量,並建立了高效的裝備維修與翻新機制。此外,俄羅
斯在補充陸軍裝備時仍大幅依賴蘇聯時期的老舊庫存,這意味著隨著軍隊擴張與裝備更替
,俄羅斯的資源正在被逐步消耗殆盡。
從現在開始,俄羅斯軍隊將呈現雙重特性,既擁有優勢,也有明顯的弱點。一方面,俄軍
在動態打擊、精確打擊、無人機在作戰中的應用以及長程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方面變得更
加熟練。俄羅斯已經適應了——在某些情況下甚至發展出了有效的戰術來應對——在烏克
蘭戰場上所遭遇的西方軍事能力。隨著時間推移,俄軍對後勤、指揮與控制進行了重組,
找到降低西方裝備效能及攔截西方彈藥的方法,並學會在西方的長程精確制導武器、情報
與目標鎖定技術存在的情況下作戰。
對北約而言,這應該是一個警訊。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烏克蘭目前的作戰方式並不是北約
未來與俄羅斯戰爭時會採取的方式。他們特別指出,北約將迅速獲得並維持制空權,從而
改變戰爭的性質。儘管這一點可能屬實,但空軍力量無法解決北約可能面臨的所有戰場挑
戰。而且,大多數歐洲國家的空軍彈藥儲備不足以支撐一場持續的常規戰爭,這些國家的
武器庫可能在數週,甚至數日內就會被消耗殆盡。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地面部隊中仍有相當一部分可能會繼續使用過時的蘇聯裝備,而重建
軍隊的戰鬥力並替換在烏克蘭戰爭中損失的軍官將需要數年時間。俄羅斯的國防能力發展
也將取決於其經濟是否已經達到極限,以及國防工業是否已經充分發揮產能,或是否仍有
餘力在新建和翻新的工廠投產後進一步提升產能。整體而言,俄軍將繼續呈現「拼湊式」
的狀態,其中部分部隊比 2022 年初更先進、更具戰鬥力,而另一些部隊仍然使用冷戰中
期,甚至更早時期的裝備。然而,俄軍被徹底擊潰並在長時間內無法構成重大威脅的可能
性極低。
【不斷擴大的差距】
俄羅斯軍隊的重建風險,與西方對俄羅斯日益增長的侵略性反應不力相結合,使情勢更加
危險。歐洲距離能夠獨立應對俄羅斯威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儘管歐洲在資本、機械設備
與勞動生產率方面擁有優勢,但其國防生產能力仍不足以滿足重新武裝的目標。歐洲國家
已大幅消耗自身的軍備庫存,將舊有裝備轉移給烏克蘭,這大大限制了其軍事動員潛力。
這些國家很快將面臨雙重壓力:既要資助烏克蘭的戰爭與重建,也要補充自身消耗的軍備
。考慮到戰前這些國家的武器儲備已經有限,如果它們希望能夠應對俄羅斯的挑釁,不僅
需要恢復 2022 年的水準,還必須超越它。
當前的趨勢顯示,儘管歐洲的國防開支可能會增加,但增幅可能不足以顯著提升軍事能力
。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是例外,這些國家在軍事建設上投入巨大。然而,像義大利和西班
牙這樣擁有較大國防預算的國家,仍然在軍事發展上滯後。許多國家尚未達成所有北約盟
國承諾的「國防開支占 GDP 2%」的目標。在整個歐洲,國防生產受限於工業產能、合同
簽訂過程緩慢,以及與其他預算需求的競爭。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足夠的政治意志來克服
,但歐洲領導人首先需要對安全環境進行清醒的評估。
美國不會大幅增加其在歐洲的軍事存在;最好的情況下,美國對歐洲安全的承諾將保持不
變,同時施壓歐洲國家承擔更多責任。然而,美國有可能將注意力轉向其他地區,這使得
歐洲必須準備承擔更大的成本,以確保烏克蘭有能力自衛,並遏制俄羅斯未來對烏克蘭和
整個歐洲的進一步侵略。
美國領導人也必須對歐洲的軍事能力保持現實的態度。即使那些目前正在大舉投資軍備與
採購的國家,仍然面臨招募、留住和訓練足夠軍力的困難。此外,國防開支的增加並不直
接轉化為執行大規模作戰的能力。現代戰爭運作極為複雜,歐洲國家普遍無法在沒有美國
支持的情況下獨立完成戰略作戰。歐洲各國的軍隊已經與美軍共同演進,使其軍事能力與
美軍互補,而非完全獨立運作。
歐洲軍隊與北約已在一定程度上推進防務投資,以符合區域防禦計畫的要求。然而,目前
部署在歐洲的部隊仍然無法獨自應對大規模戰爭。歐洲各國難以就戰時誰來領導軍事行動
、誰提供關鍵支援要素達成共識。在沒有美國援助的情況下,歐洲軍隊將難以保衛一個北
約盟國,或者烏克蘭——而這種依賴在某種程度上是美國自己所促成的。因此,儘管美國
應繼續敦促歐洲盟友分擔更多安全責任,但華盛頓必須意識到,歐洲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
真正實現這一目標。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