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自2014年爆發武裝衝突以來,至今仍未平息。許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頓巴斯希望脫離烏克蘭?這場戰爭究竟是俄羅斯策劃的侵略,還是烏克蘭政府造成的內部分裂?本文將從歷史、政治、經濟、軍事與國際影響等角度探討頓巴斯衝突的起因與影響,並引用聯合國、BBC、HRW、IMF等機構的資料,提供較完整的分析。
一、為何烏克蘭東部(頓巴斯)想要脫離?
1 歷史文化因素:親俄語言與族群
頓巴斯地區歷史上與俄羅斯關係密切,蘇聯時期大量俄國人移居該地,形成強烈的親俄文化。根據2001年烏克蘭人口普查,頓內次克州74.9%和盧甘斯克州68.8%的居民以俄語為母語,而烏克蘭西部地區幾乎全部使用烏克蘭語。2014年後,烏克蘭政府推動「去俄化」,削弱俄語地位,這引發了當地民眾的強烈不滿。
來源
http://2001.ukrcensus.gov.ua/eng/results/general/language/
2 政治因素:烏克蘭政府的親歐政策
2014年基輔發生親歐抗議,導致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被推翻,新政府明顯傾向歐美。頓巴斯地區的親俄民眾視此為「不合法政變」,並對新政府的政策感到不滿。此外,烏克蘭政府實施去俄化政策,禁止俄語媒體、拆除蘇聯紀念碑,進一步激化了當地的不滿情緒。
來源
https://www.hrw.org/news/2014/05/23/ukraine-anti-kiev-forces-running-amok
3 經濟因素:頓巴斯的重工業與俄羅斯市場
頓巴斯是烏克蘭最重要的工業區,生產煤炭、鋼鐵、機械,其經濟高度依賴俄羅斯市場。然而,烏克蘭政府轉向歐盟使當地經濟受到衝擊。頓巴斯企業更希望與俄羅斯維持經貿關係,而基輔政府則致力於歐洲市場,這種利益衝突加劇了當地對中央政府的不滿。
來源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CR/Issues/2023/03/31/Ukraine-Request-for-an-Extended-Arrangement-Under-the-Extended-Fund-Facility-and-Review-of-531687
4 俄羅斯的影響
俄羅斯長期透過媒體宣傳、資金援助與軍事支持,強化烏東分離勢力。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頓巴斯分離主義迅速壯大,最終導致武裝衝突爆發。
來源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60458300
二、頓巴斯戰爭與平民傷亡
1 2014年頓巴斯戰爭爆發
親俄武裝宣布成立「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 (DPR)」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LPR)」,烏克蘭政府隨即展開軍事鎮壓,雙方衝突激烈,導致大量平民傷亡。
來源
https://www.ohchr.org/en/countries/enacaregion/pages/uaindex.aspx
2 重大平民傷亡事件
2014年7月15日,烏克蘭東部斯尼日涅(Snizhne)遭空襲,造成11名平民死亡。親俄武裝指控烏克蘭空軍發動攻擊,但烏克蘭政府否認。
來源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28309034
2014年7月24日,HRW指出烏克蘭政府軍在頓巴斯使用無制導火箭彈(Grad火箭),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來源
https://www.hrw.org/news/2014/07/24/ukraine-unguided-rockets-killing-civilians
三、傷亡人數統計
根據聯合國數據,截至2021年底,頓巴斯地區總計約有14200至14400人死亡,總傷亡(包括受傷者)可能超過35000人。截至2022年,頓內次克州與盧甘斯克州的總人口約為130萬人,戰爭導致的總傷亡人數約佔2.69至2.80%,也就是每100人中約有2至3人死傷。此外,衝突期間約有160萬人流離失所,超過92萬人逃往國外,使得戰爭對當地人口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
來源
https://www.ohchr.org/en/countries/enacaregion/pages/uaindex.aspx
https://zh.wikipedia.org/
四、結論
頓巴斯希望脫離烏克蘭的核心原因包括歷史文化上的親俄傾向、烏克蘭政府的去俄化政策、經濟依賴俄羅斯市場,以及俄羅斯的軍事與經濟支持。此外,烏克蘭政府的鎮壓行動與戰爭造成大量平民傷亡,使得分離勢力更加堅定。目前俄羅斯已吞併頓巴斯部分地區,戰爭仍在進行,未來局勢充滿變數。
五、討論
1 你認為頓巴斯應該獨立,還是應該留在烏克蘭?
2 烏克蘭政府對頓巴斯的政策是否過於激進?
3 俄羅斯是否真的只是支援頓巴斯,還是直接挑起戰爭?
歡迎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