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孃(伊豆の踊り子)是三島的師父,也是亞洲第二日本第一位得諾貝爾
文學獎的川端康成之成名之作。本文構想於1918年川端下到伊豆半島旅遊時,
被當地的景物與人物之蟹逅所啟發而寫成(1922-1927)。
在原始新潮社編目的"川端康成全集"中的四卷,分別為<伊豆的舞孃>,<溫泉旅館>
,<抒情歌>,以及<禽獸>等卷。四篇都圍繞著一個主軸,那就是舞孃!!!
<伊豆的舞孃>描述一位高中生到伊豆遊玩,巧遇舞孃戲子,並且不計身分與這些
在當時被人們鄙視的舞孃戲子一同出遊,認識了舞孃薰,隨著輾轉漂泊到處在伊
豆半島演出,最後高中生因為經費不夠不得不返回東京,在回程的船上才哭了起
來,因為他愛上了那個舞孃。
第一卷的鋪成就是這麼簡單,而且圍繞在少年純純之愛的討論主軸,川端樸實的
文筆將當時封閉社會對舞孃的一種帶有神秘卻鄙視的色彩以文字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也是為什麼雄厚的日本文化(舞孃,溫泉)在川端的作品中不斷出現。
川端的這些作品,討論著舞孃的"淨"與"垢",對於處女情節的描述更是望其項背
,這點可以看出川端是保守派的人士,難怪道德層面上他在日本舉足輕重的地位
是不可忽視的。
尤其在<溫泉旅館>裡頭,舞孃們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流變,川端在這卷裡頭探
討了季節對舞孃的影響,實際上我感覺他也是探討對女性的影響。不過這卷人物
排場過於複雜,所以沒甚麼特別的印象,覺得"木馬文化"翻譯的不好吧...
<抒情歌>這卷很容易看得出來川端在中國文學背景的功力,對於"禪"他也有獨創
的見解,一開始覺得這卷怎麼會編列在裡面,後來看到"當我還是小孩時,父親
在伊豆的山中打獵"(私が子供の頃,りように行きました父は伊豆の山で...)
接下來就會連在一起了...這卷討論生死與植物以及人物的關係,處女與婦女舞
孃等聖潔浮華議題展露不疑。
<禽獸>反倒讓我覺得很有趣也衝擊很大,作者將人(小說家)的愛情投射到動物上
,動物之間的愛情反射到人的愛情之上,再加上先前對舞孃的流轉等,產生了極
大的聯想,作者似乎無意將兩者化為等號,到讀者卻有這種感受,卻也不得不認
同其中的論點,人畢竟是動物,何其與之不同之有? 這篇是在<伊豆的舞孃>寫成
後六年完成的(1933),用文大膽且舉例辛辣,動物主人"小說家"的內心變化萬千
,似乎也預告了川端讓人惋惜的結局。
PS. 溫泉旅館那卷的排場過於複雜,以至於腦中的記憶體無法負荷,導致二氧化
碳中毒過多帶著癡呆的眼神昏迷於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