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多篇同標題的orz)
我覺得這系列看下來,
很多對iPhone的批評都是客觀事實,沒什麼好非議的,
但我覺得這些批評還是有一些沒注意到的盲點,
幾點提供大家參考。
—————
一、安卓跟iPhone是不同範疇的東西。
iPhone是特定的幾隻手機,安卓卻是一個作業系統。
這兩者雖然有重疊、可以比較,
但是這樣比就注定最後的結果一定會歪斜。
比如說我拿iPhone 6跟S6比,
那S6因為它螢幕的特性,可能有烙印的風險,會構成一個缺點,
但是一用安卓來比,這個缺點就消失了,iPhone無型就吃虧了一點。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有不少人發現了,
比如一些iPhone的辯護者會覺得抨擊者喜歡輪流拿不同支安卓手機來比,
一些抨擊者則注意到有些iPhone擁護者會拿中低階、或是幾年前的安卓體驗來比,
不過我覺得最根本的偏差還不是這些,而是脫離實存,
畢竟,實存上沒有人在拿"安卓"手機的,
大家拿的是 Note 5、ZenFone、G6、U11、S8等等,
因此比較的結果應該會完全殊別,
比如說iPhone 7 跟 G6 比是一個結果,
跟三星的旗艦比又是一個結果。
畢竟,我想不需多言也能發現,上述這幾支手機,
彼此間的優缺點其實頗有差別,與iPhone之間亦然。
但在「安卓」這個不精準的範疇下,這些差異都容易忽略,
結果除了讓評論容易失衡,也容易不小心亂紮稻草人。
二、優缺點應該要考慮個人需求。
手機現在可能是最私人化的3C產品,使用起來的優缺感受應該也會非常私人,
不過似乎不少朋友在談論缺點時,並沒有注意到這些個人需求與情境。
舉例來說,安卓UI的客製彈性,iPhone的App優化,或是手機跑分,
會不會對每個人都有價值?
如果不會,那對這個人來說,它的效用就是零,
其實也就等於不會有優缺點的問題。
總而言之,優缺點其實是相對而動態的,並沒有一些評論以為的那麼絕對,
儘管我完全相信,他們發言中談到的缺點,
就他們個人體驗來說都是非常真實且無可非議的。
從這個角度大家也可以想想,
有沒有可能真的完全以性能、價格,而不是品牌來思考手機,
我個人是有點懷疑就是,
畢竟,沒有人有知識窮盡整個生產與RD流程。就算真的窮盡好了,
也沒有人可以保證必然有的不良品不會跑到自己身上,
畢竟這是一個無可受控的機率。
最終這些生產與分配上的未知,都還是會引誘人回到以品牌判斷。
比如說,我相信小米跟HTC各出了一支外觀規格完全一樣的手機,價錢也相同好了,
我相信這兩支手機收到的評價仍然不會完全相同,
更不用說,我假設的例子是極端到根本不會發生的例子。
是說,
我也不太清楚為什麼所謂「品牌信仰」或「潮」常常被認為與「理性消費」對立,
我覺得選擇「信仰」也是一種理性選擇吧,
畢竟它能為粉絲們帶來一定的滿足(效用),
只是它的標準很難被量化而已。
———————
最後可能就跟題旨沒什麼關係,但我想提醒一點就是,
如果只是從身邊的幾個朋友,或他們的手機體驗,
要用來形塑自己對於一個品牌的認知是沒什麼問題,
但要是想推論到該品牌、以及該品牌的整個用戶群,
我想這就有非常多的謬誤空間。
比如以我個人來說,我有兩位朋友都在PC家9,999特價時刷了G5,
事後也都在同時間出現問題,這確實會讓對我於LG的印象變差,
近期可能也比較不會想推薦它,
但如果我把這兩個樣本的經驗推展到LG就是專業死機牌,而它的用戶都是笨蛋,
我想對LG與支持它的用戶都不是很公允,
畢竟,誰知道G6或V30會不會有改進呢?
大概是這樣,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