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失蹤山難的原因簡單,但後續動原規模往往比一般山難更為龐大且複雜,此次清水大山失
蹤山難,透過文大山社詳實記錄,讓同為山社的我們更能了解到面對多方搜救時可能遭遇
到的困難和問題。
【時間】2011.06.04-2011.06.06
【成員】甲(前嚮)(受難者)、隊員乙、領隊丙,加其餘隊員三人,共六人
【路線地點】清水大山傳統路
【事發陳述】
為不同校畢業校友組成的隊五,入山申請時使用「文化大學華崗登山社」的團體名義。
第一天(06.04)從太管處出發至第一水源地紮營。
第二天(06.05)輕裝單攻清水大山,甲走前嚮,因速度較快在上稜線前便已脫離其他隊員
先行單攻,後其他隊員在行經亂石區時,遇到已單攻完清水大山在回程上的甲,甲表示會
先至最後水源地幫大家煮水,便先行離去。
後回程時,隊員乙率先返抵最後水源地,未見甲,便以為甲繼續前往第一水源地,於是乙
便離開最後水源地向前尋找。當領隊丙晚半小時抵達最後水源地時,以為其他隊員都先行
前往第一水源地,便離開最後水源地繼續前行。
天色已暗,乙回頭尋找其餘隊員,與領隊丙碰面後,才發現甲失蹤,便回第一水源地整裝
出發回最後水源地尋找甲。抵達最後水源地時已凌晨,且無力搜尋,返回第一水源地。
第三天(06.06)早上出發下山尋求大同部落的協助,並通報留守啟動山難。山下社團留守
和老師了解情況後,卻無法連繫上山上隊伍,決定向消防局報案處理。
查詢最後發話時間位置為 06.05 吉安鄉,無法和山上連繫確認,一度以為甲已下山,暫
停了搜救動作,但再經確認後,發現為 06.04 18:00吉安鄉,便繼續進行搜救集結。搜救
隊伍由太管處、太警隊、消防局所組成,於午後出發進入林道搜救。山上隊伍其餘隊員於
傍晚下山。隊員乙、領隊丙與留守會合後,留下與前來支援搜救的山社成員商討對策,成
立前進指揮所,並連絡飛鷹小隊。
搜救首日(06.07)以消防局主導,主要鎖定在砂卡噹步道8K最後水源地至步道9K處石瀑搜
尋,另有國搜直升機出勤搜救。晚間第一批搜救隊回報搜尋未果,明日下山。前進指揮所
聯絡北搜。
搜救次日(06.08)凌晨開會決定未來搜索範圍:1. 10K入口西側獵徑、2. 2100M至入山口
稜線兩側、3. 9K處岔路處。飛鷹於清晨抵達,召開臨時會議確定事發經過、甲的特徵、
搜救方式,並決定在大同彩虹屋設立中繼站作聯繫。並向國搜中心申請特搜人員和搜救犬
。聯絡東搜、中搜,尋求人力支援。
搜救第三日(06.09)北搜抵達,並聘僱山青協助搜救。山上消防搜救隊聽到熊吼而認為有
熊出沒,故要求各搜救隊伍撤離至最後水源地。但消防局一直聯繫不上大隊長,請大同中
繼站協助確認消防局大隊長的位置,並請大隊長透過中繼站回報搜救資訊。下午下起大雨
,且持續加大,消防局希望各隊撤回大同。飛鷹仍留在紮營地。飛鷹請領隊丙上山跟搜救
隊說明情況,因此改由領隊丙駐守大同中繼站。雨勢至傍晚才停歇。
搜救第四日(06.10)因即將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各搜救隊決議下撤。大隊長、太管處、社
團方、飛鷹來召開臨時會議,希望由消防局作為民間搜救單位的單一窗口,並整合各搜救
單位的搜索區域,以避免搜索區域重覆。
搜救第五日(06.11)凌晨尚未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家屬希望增派搜救人力。此日搜救以溯
砂卡噹溪為主,但消防局規劃要從三間屋起溯,而社團方希望能從大同開始主力搜索8k以
北各支流。民間搜救隊伍改由花蓮救協來做統籌。軍方加入消防局搜救隊伍,並提供更多
直升機班次支援。
搜救第九日(06.15)上午由太管處巡山員於8K最後水源營地附近的河谷深潭尋獲大體。
註:筆者未找到中後段06.12至06.15的搜救記錄,故只列出06.07至06.11的部分。
【山難檢討】
一、隊伍統御:
事發當日因隊伍成員速度不一,零散而至,差距超過前後視線範圍的狀況下,更難立即相
互支援,此外,隊員乙和領隊丙的認知因時間差而錯失及早發現甲失蹤的機會。且在最後
水源地發現未見甲時,便應等待所有隊員集合後再出發,而非各自逕行向前。
二、隊伍應變:
在入夜後領隊丙抵達第一水源地與隊伍會合後才發現甲失蹤,採取由隊伍本身自行前往最
後水源地搜索的決定,然而因體力耗盡而搜索未果,延至隔日才向外求援。在當下眾人都
已疲累的情形下,且天色已暗,應以先尋找通訊點聯絡留守為主,並及早休息讓隔日一早
全員能先返抵至大同安頓並對外求援。
三、錯用名義:
此隊伍為不同校校友組成,然而使用文化大學華崗登山社之名義申請,讓事發後的各項資
訊在第一時間有所誤解,且對於學校和社團本身也會造成莫須有的壓力。
【搜救借鏡】
一、隊伍方的資訊整合:
此次搜救中多次要求隊伍人員上山協助搜救隊伍了解情況,可見當初搜救隊在出動時,可
能還未接收到詳細的隊伍資訊,而在尚未了解資訊的情況下貿然出動,可能會耗費掉珍貴
的搜救資源。且由於搜救行動多由消防局做統籌,隊伍方應盡快整理出搜救相關資訊給官
方及其他民搜單位,例如:建議搜救點之經緯度、航空照片圖(googleearth)、失蹤者本
次上山照片、隊伍行程記錄…等。
二、搜救方的資源整合:
此次搜救初期,消防局和民搜單位未統一整合,而是透過隊伍社團方所設立的中繼站,才
有效同時掌握各方作業進度。然而透過中繼聯繫整合,是很不得以的情形,整合應由上而
下,才能進行各搜救隊的指揮部署。然此次經驗,民搜單位皆由隊伍方來進行接洽,到現
場時應轉介給官方搜救領導單位做整合。
三、中繼站的重要性:
此次參與搜救的團體重多,除了前進指揮所外,一開始由隊伍方率先至大同設立中繼站,
讓各方資訊整合有了第一部的進展,也讓後續山下聯絡不到山上時有其他連絡管道。然而
此中繼站應有官方人員派駐,以增加和官方聯繫時的資訊被信任度。
四、搜救方式:
不同搜救路線皆應綁路標,以利各搜救隊伍辨識該區域是否已搜索過,避免不必要的人力
和時間浪費。各隊伍也應配備GPS記錄航跡,讓搜救資訊整合時,更能有效了解各隊伍搜
索的區域。
【總結】
失蹤山難多皂因於隊伍分散和隊員落單,然而這些最簡單的原因,往往卻是耗費最多搜救
資源的山難導火線。此外,此次搜救詳實的記錄,讓人一窺山社在面對眾多搜救團體時所
能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做有效協助搜救的幕後推手。
【參考資料】
受難隊伍記錄:https://goo.gl/Isya0f
留守記錄0606-0608:https://goo.gl/jCTdw9
留守記錄0608-0609:http://blog.xuite.net/sumshowshukimo/twblog/146760569
留守記錄0610-0611:http://blog.xuite.net/sumshowshukimo/twblog/146760566
大同中繼站記錄0608-0611:http://blog.xuite.net/sumshowshukimo/twblog/146760571
太管處山難搜救會議記錄0607:https://goo.gl/fyLh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