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物理治療師,也是CSCS。
今天想分享自己對於一些輔助器材的想法,包括腰帶、舉重鞋、護膝、肌貼等。
首先,我認為所有輔助器材都沒有好壞之分,端看怎麼使用及使用的目的是什麼。
1. 讓你更容易做出動作、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
不同重訓輔助器材最主要的目的,應該就是上述的功能。腰帶的使用可能是讓你從原本蹲
100 kg一下就不行,而上升到120 kg一下。而舉重鞋,穿著讓你在做全蹲的時候更輕鬆,
不會覺得腳踝緊、腰出力很多等等。
2. 用進廢退
“躺在病床上兩週,肌肉量有可能下降20-40%”
“躺在病床上兩週,原本坐姿體前彎可以摸到腳指頭,可能變成只能摸到小腿中段”
在使用這些器具,建議要考量身體或軟組織(肌肉、肌腱、韌帶、軟骨等)的適應性,意思
是常會用到的就會逐漸變強壯、不常用或沒在用的會越變越弱。像是腰帶的使用,有種是
提供外在的支撐,讓脊椎更不會動,而較常見的,則是提供一個外在的刺激而促使腹內壓
上升 (想像有人壓你的肚子,為了不痛身體自然會想辦法把它頂開)。偶爾使用還好,但
如果長時間使用身體軀幹的穩定肌群就會越少使用,而大腦也會很聰明地讓控制這類肌肉
的神經越來越少、肌肉也逐漸萎縮。
除了神經肌肉控制能力 (neuromuscular control)、肌肉量 (muscle volume)等,退化的
還有關節活動度 (joint mobility)或柔軟度 (flexibility)。例如,常穿跟比較高的鞋
子(ex. 高跟鞋、舉重鞋、部分跑鞋等)都會讓小腿後側肌群長期處在肌肉縮短的位置,導
致肌肉真的變短了。
假設一輩子都不會用到這些能力、柔軟度、肌肉量,那長時間穿著或許沒關係,但實際在
日常生活中,就會需要這些能力。例如,走路至少要腳踝背屈 (ankle dorsiflexion)
10-15度,但長時間處在踮腳尖(穿著跟較高的鞋子)可能變成只剩0-5度,而缺少的腳踝活
動度可能會找上膝蓋、髖、腰等其他部位來代償,最後其他部位因為過多的角度,導致長
時間拉扯,導致慢性運動傷害。
https://imgur.com/gz3yGmY
3. 考量自己的目的是什麼
假設是需要讓肌肉量提升的運動項目,為了不會因為軀幹穩定性不足而不能壓更大的重量
,我覺得可以使用,因為你的運動專項就是在跟別人拚肌肉量,可能對穩定性或關節活動
度的要求不用那麼高 (不過蠻少運動項目不要求關節活動度跟穩定性的)。
A. 項目:肌肉量 (90%) + 關節活動度 (5%) + 穩定性 (5%) = 運動表現
假如你的項目是網球,臀部肌肉量高可以讓你擊球的力量提升,但同時也要考量在準備擊
球時、能不能穩定地保持在微蹲的動作下,所以健美或健力選手可能有更高的肌肉量,但
每個運動項目,不同因素影響表現的比重不同,所以這是需要考慮的。
B 項目:肌肉量 (30%) + 關節活動度 (35%) + 穩定性 (35%) = 運動表現
https://imgur.com/Ro4hXFU
4. 預防運動傷害
“利用外在的協助來解決疼痛或不適,需要先想一下”
許多人認為利用這些輔助器材是預防傷害發生,像是原本不穿舉重鞋,深蹲時膝蓋會痛
,但穿了之後就沒事了,因為在穿了之後,深蹲時需要的腳踝活動度就不用那麼大,膝蓋
也不用幫忙。不過就像前面提到的,這樣只會讓你小腿後側越來越緊,並且在沒有穿或外
在協助下,膝蓋代償的活動度更大,而產生永久的依賴性。
https://imgur.com/HF9DSFg
同樣地,腰帶也可能讓你避免使用到人體內建的保護機制 (所有穩定及核心肌群),所以
長時間用可能就會用一輩子。在使用這些外在協助前,最重要的是先確認自己有沒有最佳
化、完全地使用到身體的功能,如果還沒有成功地把自己的穩定肌群叫出來,建議先學習
肌肉活化、正確動作姿勢等。
"自己先嘗試、努力看看,真的不行再求外在援助"
5. 只在需要的時候偶爾用
其實如果短時間用這些輔助器材都還好,但重點是不要依賴它,偶爾用的時機像是:
(a) 今天沒有其他人幫忙護槓,為了安全性
(b) 快接近重要比賽了,為了安全性
(c) 我已經把我身體的潛能極力發揮了,但我還是需要新的刺激 (世界頂尖運動員)
(d) 只在做多關節負重(蹲、硬舉、Olympic lifts等)、較高負重 (80-100% 1RM等) 才用
像如果硬舉時不用握力帶,結果做到3下前臂就很痠了,而導致身體整個背部、臀部、大
腿後側都還沒被刺激到就需要休息了,這時候硬舉的目的:訓練臀部、大腿後側、背部等
,就沒辦法達成,所以使用握力帶是個好的選擇,不過記得還是要加強前臂肌群的肌力。
6. 輔助器材可能是一種提醒或回饋
"因為你在注意著那個部位”
有許多器材像是護膝、肌內效貼紮、護肘、護腰等,其實它本身能提供的外在支撐很少,
想像深蹲100 kg 加上體重,除非護膝有鐵片或金屬等,其實它支撐的效果有限,也有一
些器材主張說能固定或穩定膝蓋骨,不過效果可能是來自"本體感覺回饋"。
意思是說,不管膝蓋用了護膝、貼肌貼、貼3M膠帶等,當你知道有一個東西接觸在膝蓋上
,潛意識下你就會開始注意你的膝蓋及動作,而讓膝蓋變得更穩定,或者,當教練或治療
師在叫你做動作時,手放在想要出力的位置,出力的程度會變大。
我記得之前有個研究是在探討下樓梯時,上面那隻腳單腳支撐時,膝蓋過多的晃動會產生
疼痛或不適,所以他們嘗試不同的器材包括一小片一般膠帶、護膝、肌貼、白貼等,結果
貼一小片一般膠帶就能減少膝蓋的晃動或增加膝蓋的穩定性,而減少的程度跟其他器材沒
有太大的差異。這邊我沒有要比較各種器材的效果,只是想提供大家另外一個思考的方向
。
分享一個有趣的影片:把膠帶貼在貓身上,可能因此改變了貓的本體感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gl7xr5rftc
*動物的本體感覺普遍都相當好,所以在做攀爬、跳耀等動作都很靈活,但如果改變了它
的本體感覺刺激,可能會做出一些特殊的動作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