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望值這種數學 也不是近代才出現的
: 三分期望值高難道過去不會算嗎
https://imgur.com/a/Q8DUIPb
圖表是參考下面網站自製的
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
其實大家很早就會算數了,只是過程沒這麼快而已
這是自從1996-97賽季開始統計球員投籃距離後,整個聯盟所有球隊平均‘’出手比例‘’
的數據(96-97賽季因三分線是縮短的,所以我沒有加入)
基本上開始統計數據之後,中距離就開始慢慢的式微了,只是這個過程比較的緩慢,緩慢到
可能以為是近年來才開始的,式微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超低的效率,
以下效率部分不看罰球,如果考慮到罰球中距離效率又更爛
0-3呎內一球大概能拿1.25-1.35分(看年代)
中距離一球只能拿0.8-0.85分(看年代)
三分平均一球能拿1.06-1.08分(看年代)
一路式微到10年代初期,隨著火箭開始在發展聯盟嘗試現代魔球理論(後面火箭那一套)+
勇士的小球戰術奪冠後,中距離式微的速度就開始加快了,現在基本上所有球隊都會以火箭
的魔球理論+小球為基礎了
可能有人覺得增加防守硬度三分就會變少,其實不然還會更多,因為同樣是投射的中距離也
會受到影響,而且受影響的程度會比三分還高,如果增加防守硬度那罰球數目上去觀眾能接
受嗎?(過去NBA一場有25%得分來自罰球一路降到現在15%人們都不能接受了,還是覺得太
多)
為啥收視變差依舊堅持打魔球,問題就很簡單,因為不打就等於輸球,輸多輸少而已,拿這
季魔球代表塞爾提克來看,如果回到90年代的出手比例,他場均119.5會一路掉到比這季最
低的鵜鶘105還低,所以只要有一隊堅持這套理論其他隊就沒辦法放棄
基本上要大刀回歸到過去的多樣性,只能降低三分的期望值,卻要不能影響中距離的期望值
,講幹話是改成2.5分然後罰球罰兩球期望值才會正常
ex:你會看到數據上還有中距離三成多是因為,中距離範圍很大,基本上現在剩下的都是近
框的,中遠距離的都沒了(全部移去三分)
結論很多人可能覺得打球又不是算術,但那是基於在小樣本的狀況下,NBA一年1200+的比賽
每次出手位置都被記錄著 基本上大樣本+大量正確的出手數據 你很難否定他在統計學的期
望值
手機複製我發在別邊的文章,別太在意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