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國片屢破億 新導演抓住觀眾心

作者: walkable (按摩男)   2011-08-27 03:42:17
【台灣醒報╱記者陳心冕、洪佳儒╱台北報導】 2011.08.22
暑假新片屢開紅盤,新上映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幾天內就累積超過7200萬票
房。
政大廣電系副教授陳儒修受訪時表示,年輕導演受專業製片牽制,較前輩在意市場口味,
自然容易吸引本土觀眾群。台北電影節總監胡幼鳳則說,電影善用網路等方式靈活行銷,
是吸引觀眾回流的重要原因。影評人和業者都認為國片熱會繼續延燒,中影公司行銷經理
黃小姐就說,只要國片票房好,資金自然投入,將形成良性循環。
《海角七號》創下5億多元的亮眼票房,緊接著《艋舺》上映首2週就賣破2億。今年國片
也很風光,年初《雞排英雄》票房率先破億,暑假更是大片連連,《那些年,我們一起追
的女孩》加上口碑場,上映首周票房已累積超過7200萬,眾所矚目的《賽德克˙巴萊》也
可望打破《海角七號》的票房紀錄。
胡幼鳳認為,國片興起是因題材以台灣本土故事為主軸,易引起觀眾共鳴。陳儒修則表示
,國片過去以導演為中心,著重藝術成就,觀眾容易厭倦。但近年的年輕導演較偏市場。
雖然有人批評年輕導演膚淺,但陳儒修認為,這些電影取向較有親切感,可以吸引本土觀
眾群,他說:「有本國觀眾,才有本國電影!」
針對行銷,胡幼鳳說,《翻滾吧!阿信》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國片運用口
碑場、網路行銷的方式宣傳,儘管資源不多,卻有以小搏大的效果。陳儒修則建議,除了
用網路行銷搶攻19到30歲的族群,也應多連結本土社團,如扶輪社等,擴大觀眾群,讓看
國片變成全民運動。
在製作方面,陳儒修說,國片過去都由導演一人包辦籌資、編導、後製、宣傳等工作,但
現在有李烈和黃志明等專業製片人負責資金和宣傳,不僅讓導演可以專心創作,製片也會
牽制導演,讓電影不會過度藝術化而喪失市場價值。
國片熱潮是否只有三分鐘熱度?中影公司的行銷經理黃小姐表示,這5、6年來台灣電影界
人士共同打拼,努力提升國片品質,長期累積能量,因此國片的賣座並非一時熱潮,而是
趨勢。她也相信,國片拍得好,自然吸引更多觀眾及投資,有了資金國片品質又會提升,
形成良性循環,讓國片生生不息的「熱」下去。
胡幼鳳也相信國片會繼續興盛,但她建議,新手導演還是必須練好基本功、拓展生活經驗
,並持續學習、創新,千萬不要停留在複製自己的成功經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