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我的進修學士班經驗的再詮釋之四

作者: satanist2004 (野蠻的信徒)   2006-03-30 23:55:14
※ [本文轉錄自 NTUnSA 看板]
作者: GUMBO (呆頭) 看板: NTUnSA
標題: 我的進修學士班經驗的再詮釋之四
時間: Wed Mar 29 23:39:36 2006
歧視,或者說缺乏基本的尊重,這麼樣的一個現象,
在進修學士班的問題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不過對現階段的我而言,這個現象已經不那麼重要,
我並不想在這一點上面多做討論,
這倒不是說因為被歧視而感到憤怒或難過是非理性的一件事,
更何況歧視本身也是一種非理性的現象,
我更感興趣的是,是什麼造成這種歧視的現象?
以及這種現象如何影響資源分配?
在接下來的討論,我想引用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瀰」(meme)的觀念(註3),
如果有人不是很了解「瀰」,可以暫時用「意識型態」來代替,
只不過這並不能完整表達我的想法。
(註3:請參閱「自私的基因」,道金斯著,趙淑妙譯,天下文化)
我個人的觀察,造成這種歧視的現象,
或許是因為「菁英主義」這個「瀰」的關係,
之所以說是「菁英主義」這個「瀰」,
是因為我不太確定我所觀察到的是不是菁英主義,
以我有限的知識,我只能說我所觀察到的「瀰」跟菁英主義是很接近的。
而且這個瀰的排他性非常強。
我在就讀進修學士班的時候,
進修推廣部的推廣組在湯明哲主任任內推出了隨班附讀的案子,
有一點我一直搞不太懂,
就是隨班附讀的學生所取得的學分證明會註明是隨班附讀學分,
我不太能理解,同樣是跟日間部或研究所等等的同學上一樣的課,
為什麼其他的同學拿的是學分,隨班附讀的學生是隨班附讀學分?
是因為上課上到一半教授就會把隨班附讀的學生請出去,
所以他們的學分只有一半嗎?
還是因為他們的作業會比較簡單或是不用考試呢?
我記得當時的目的是為了區隔考試考進來的學生,
跟申請隨班附讀進來的學生,
那麼又衍生了新的問題了,
這個學分的發放不就變成是依照入學的方式來決定,
而不是經由過程來決定的囉?既然如此,那又何必來上課呢?
又既然上課的內容都是相同的,
那麼學分證明跟畢業證書兩者的差異還不夠大嗎?
我現在的詮釋是,這是一種類似菁英主義的「瀰」所造成的結果,
這樣的「瀰」在台大內部發揮一個區別自者與他者的功能,
區隔有利或有害於台大的分子。
我所觀察到的,單單就學生而言,區分的標準就在於入學方式,
通過日間部入學方式入學的就是有利的分子,而其他的就是有害的分子,
這樣的標準放在在職碩士專班或是EMBA班上或許不見得行得通,
不過碩士班自有碩士班一套篩選的方式,
而EMBA的學生並不具備學籍,再者審視EMBA學生的標準又大大的不同了吧!
詮釋到這裡,這樣的「瀰」居然也有一點社會達爾文主義,
甚至於是納粹主義的味道了,至於是或不是,
我並不是那麼樣的確定,畢竟這只是我個人粗淺的看法,
我更想知道的是,當進修學士班消失之後,
這樣的「瀰」在台大這個環境又會如何的轉變?
我留意到生科學生會會長跟文學院學生會會長都有在關注進修學士班存廢的問題,
或許對他們而言,關注這「瀰」的轉變或許更貼近他們切身的利益吧!
(未完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