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有關中國史二

作者: ZYQ (發潛德之幽光)   2009-03-06 11:40:49
看到西太后登場時感到很熟悉,果然是連續劇《走向共和》演慈禧、
貫串2/3劇情的呂中女士(好「中」性的名字……):
http://www2.sdnews.com.cn/news/yule/2005-6/14_4266.html
很少看對岸劇的同學們(其實我也不常)也許會不習慣一些用語,如
「您(給)瞅瞅」「我瞅瞅」(瞅音丑),其實也就只是「您瞧瞧」
「我看看」的意思。
推 monkey0402 :《定軍山》感覺是部偽記錄片 03/05 01:34
推 monkey0402 :偽紀錄片的定義,可參考: 03/05 01:38
→ monkey0402 :http://dwz.tw/8poc 03/05 01:39
→ monkey0402 :所以...《定軍山》的影片性質 是很類似於偽記錄片 03/05 01:41
看這部電影的前夜,自己正巧讀了《史學導論》(空大版)裡同様是
周樑楷老師執筆的第13章〈影視史學與歷史文化〉,所以在觀影時,
腦中浮現的是與猴兒或許也類似的感受。只是自己才剛剛接觸,應該
沒有你的認知來得深刻。現在恰好提出這個方向,一方面令人驚豔,
晚上也可帶該書過去分享。周老師為已故的逯耀東教授之高足,輩分
不低,而是國內大力提倡影視史學的代表,相信體會良深,應很值得
大家一讀的。
該章第一節討論《返鄉第二春》《誰殺了甘迺迪》兩部影片,第二節
則集中討論《辛德勒的名單》。其中對於《誰殺了甘迺迪》的描述,
或許更接近猴兒提到的「偽記錄片」,因為該片不僅穿插了真的紀錄
片段,還穿插了以黑白且模糊方式呈現的假紀錄片段。相反的《返鄉
第二春》述說的是宗教戰爭時代的故事,幾可亂真的感覺就不會這麼
強烈,畢竟不至於會讓觀眾誤以為是當時當場拍攝所得。這部《返鄉
第二春》,應該就是秦老師歐美當代史學史課期末作業讀本《馬丹‧
蓋赫返鄉記》所改編的電影,所以值得認識一下;加上這部電影在對
史事新詮時更強調了女性的主體性,相信很能提供與李貞德老師交流
心得所用(應早已看過,或至少也披閱過《馬丹‧蓋赫返鄉記》),
何況李老師對古代歐洲女性史也頗有心得。
順帶一提,「偽紀錄片」這個中文的名詞翻譯,我乍看之下,覺得比
"mockumentary"似有更強的價值判斷在內?查了一下"mock"的意思,
主要的含意有二,一是模擬,如模擬考mock exams(或逕稱mocks);
一是嘲弄。而「偽」紀錄片一詞卻更帶有作偽、偽造(fake)意味,
假使譯作「擬紀錄片」也許是較為中性的翻譯?但總之mockumentary
比起「偽紀錄片」較無負面意義,或者說它更強調的負面情緒是在於
嘲弄、諷刺,而非偽造?當然我對此一劇種以及英文本身都不道地,
只是提供一些較直觀的感受也供斧正。其實主要想提出的只是凡事常
兼有消極性質與積極意義,對一部作品做消極解讀時的「偽記錄片」
與提出其積極性格時的「影視歷史/史學」,或許也只是一線之隔。
什麼是影視史學(historiophoty)?在海登‧懷特(《史家的誕生》
所介紹第二位史家)的定義,是:
   以視覺的影像和影片的論述,傳達歷史及我們對歷史的見解。
(轉引自周樑楷《歷史學的思維》,臺北,正中書局,1993,頁33。
 是梁老師史導課第一單元推薦書目之一,但我也是到今天才借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