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人類學史二
課程性質︰必修
課程教師︰童元昭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人類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2018/11/5
考試時限(分鐘):2hr
試題 :
簡答題,一題十分。字數請限在70字內。
1.請簡述Foucault的normalization。
2.請簡述Bourdieu對如Kabyle社會中交換的分析。
3.請從Foucault觀點試論考試的意義。
申論題,一題三十分。
1.學期前半所閱讀的作品,許多都處理文化/知識與政治/權利的糾葛,不論是階級或殖民
統治,經由概念或知識所衍生出的秩序,往往比政治力或武力的壓制更為深刻徹底。請試
由此hegemony角度,自各週閱讀材料選擇一文本闡述。
2.Bourdieu的理論關懷之一是階級(或social groupings),mystification在他對支配
(domination)的理解上很重要。請試由課堂上所讀的Structure, Habitus, Power一文,
從資本與支配來闡釋此概念的作用。
3.P. Bourgois對紐約波多黎各裔藥頭的研究中,回顧了紐約所經歷的各種生產方式的改變
,並集中在製造業到服務業的變化,嘗試由此說明波多黎各裔藥頭所面對的大結構。請問
你覺得Bourgois在概念上與方法上,如何看待行動?他又如何處理個人?(他未必明言,
請推論)請評論。
4.Clifford的Partial Truth,凸顯一項隱藏在背景的書寫,進一步提出民族誌再現的危機
,請以一本民族誌或一篇論文為例,說明作者在書寫風格上對1980年代反思的回應。
5.Keesing(1989)的文化概念與大洋洲新興國家菁英的文化概念有何異同,請比較兩者
。請問你若是Trask(或Keesing),你會如何論說以說服對方?或你會如何參考對方的意
見,而修正自己的評論。
6.請由Asad(1973)在Anthropology and Colonial Encounter的導言出發,試著看待
Clifford的Partial Truth文以及Keesing(1989)文是對Asad犀利評論的一種回應,至少
是一歷史變化。請由Clifford或Keesing擇一討論。
7.在Said《東方主義》的第一章〈認識東方〉中,他提到巴佛和克羅莫兩位殖民官的言論
。請各別論述他們兩個對於殖民的看法,以及為何他們擁有這種態度?在最後,根據Said
,請說明東方主義的性質與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