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7-2 張元 資治通鑑選讀:西漢 期中考

作者: markxmusic (markluvtaylor)   2019-05-11 22:53:11
課程名稱︰ 資治通鑑選讀 西漢
課程性質︰ A2通識 兼 歷史系選修
課程教師︰ 張元
開課學院: 文
開課系所︰ 歷史學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108/4/15
考試時限(分鐘):120
試題 :
請注意:
一、依序作答,題號標明,不可多答,多答扣分。
二、自重自愛,絕不作弊。
三、試卷可攜回,查驗答案
一、簡答題。12題選6題。每題5分
1.《通鑑》記:太后語群臣曰:「今皇帝病久不已,失惑昏亂,不能繼嗣治天下;其代之
。」群臣皆頓首言:「皇太后為天下齊民計,所以安宗廟、社稷甚深。」群臣頓首奉詔。
遂廢帝,幽殺之。
請問群臣的話,是真心嗎?還是另有原因?
2.「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時,上使使誅之則
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傾,天下用法皆為之輕重,民安所錯其手足!
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當是也。」
廷尉何人?上是何人?上何以良久乃言?
3.師古曰:周勃劫其父,令其子行說。予謂劫者,劫質也。蓋劫寄父商為質,諭以不行說
祿將殺之也。蓋當時皆以寄為賣友,故固發明父子、朋友各有其倫,為人臣子者當知所緩
急先後也。
這段話,師古注何書?「予」是何人?如何判斷?
4.「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
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
這是誰對誰說的話,這番話使何人「大慚」?
5.南宋人胡寅說:「文帝恭儉,百金之費亦不苟用,宮閫是效,流傳國都,莫有奢侈之
習,如之何不富?其財蓋不可勝用矣。」
馬端臨說:「所謂為之則眾,則財常足,雖帝恭儉所致,亦勸勵之有方也」
馬端臨同意胡寅的說法嗎?這段文字是取自哪一本書?
6.「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
爲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
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餘者也。取於有餘,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
有餘、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
這段話是誰說的?縣官指何而言?拜爵有何好處?
7.「朕聞之: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萬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當今之世,咸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
這段話是何人所說?他的哪一決定,雖為後世所遵奉,但也引起怎樣的爭議?
8.「諸侯地不能當漢十二,為叛逆以憂太后,非計也。今承一帝,尚云不易,假令事成,
兩主紛爭,患亦乃生。」
這是膠西國群臣對王所說的嗎?「叛逆」指何事而言?這段資料的重要性何在?
9.史記、漢書皆云:太尉得劇孟,如得一敵國,曰:「吳楚無足憂者」按孟一遊俠之士
耳,亞夫得之,何足為輕重!蓋其徒欲為孟重名,妄撰此言,不足信也。
這段文字出於何處?後世學者,贊成嗎?為什麼?
10.「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軌不勝。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
,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____,漢
言____,美矣!」
這段文字出於何人手筆?並請填上空格。
11.「嘗夜至柏谷,投逆旅宿,就逆旅主人求漿,主人翁曰:「無漿,正有溺耳!」且疑上為姦盜
,聚少年欲攻之;主人嫗睹上狀貌而異之,止其翁曰:「客非常人也;且又有備,不可圖也。」
這段文字中最緊要的是哪幾個字?為什麼?
12.祠竈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壽可益,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
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
不合則隱。」
這是誰對誰說的話?說話者的身分是誰?
二、文本閱讀題。6大題選作4大題。每道選擇2分,簡答4分。
1.陳平患諸呂,力不能制,恐禍及己;嘗燕居深念,陸賈往,直入坐;而陳丞相不見。
陸生曰:「何念之深也!」陳平曰:「生揣我何念?」陸生曰:「足下極富貴,無欲矣;
然有憂念,不過患諸呂、少主耳。」陳平曰:「然。為之柰何?」陸生曰:「天下安
,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調,則士豫附;天下雖有變,權不分。為社稷計,
在兩軍 {章:甲行本「軍」作「君」;乙十一型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掌握耳。
臣嘗欲謂太尉絳侯;絳侯與我戲,易吾言。君何不交歡太尉,深相結!」因為陳平畫呂氏
數事。陳平用其計,乃以五百金為絳侯壽,厚具樂飲;太尉報亦如之。兩人深相結,呂氏
謀益衰。陳平以奴婢百人、車馬五十乘、錢五百萬遺陸生為飲食費。
(一)文本前段,描述陳平的憂慮主要在於:
A.呂氏將代漢家而有天下
B.少主無法得到大臣支持
C.受到諸呂猜忌生命不保
D.難以擬出打敗呂氏計謀
(二)這段文字中,後世經常會提到,應該是哪一句話?為什麼?
(三)文本中{章:......}這個括號內寫些甚麼?兩軍 與 兩君所指有何不同?
2.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
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
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
節詔將軍:「吾欲入營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請車騎曰: 「將軍約,軍
中不得馳驅。」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
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
軍門,群臣皆驚。上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
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耶!」
(一)這個勞軍的故事,最能呈現的是當時的:
A.畫面 B.氣氛 C.心態 D.情勢
(二)文本中有「天子...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這句話的特點是甚麼?請略言
之。
(三)出了營門,群臣為什麼大感驚訝?
3.
初,楚元王好書,與魯申公、穆生、白生俱受《詩》於浮丘伯;及王楚,以三人為中大夫
。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及子夷王、孫王戊即位,常設,後乃忘設焉
。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於市。」遂稱疾臥
。申公、白生強起之,曰:「獨不念先王之德與!今王一旦失小禮,何足至此!」穆生曰
:「《易》稱:『知幾其神乎!幾者,動之微,吉兇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
日。』先王之所以禮吾三人者,為道存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與久處
,豈為區區之禮哉!」遂謝病去。
(一)這個見於史書的小故事,主要強調,應是:
A.好學 B.尊禮 C.知幾 D.識人
(二)我們設想,楚元王與申公、白生、穆生,酒宴之時,他們會做些甚麼?其中的必要內
容應該是甚麼?
(三)文中所述魯申公、白生二人與穆生處事不同,似乎對學問的態度亦有所不同,其不同
之處為何?請略述之。
4.
是時,太后用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帝亦患之。會田叔等按梁事來還,至霸昌廐,取火
悉燒梁之獄辭,空手來見帝。帝曰:"梁有之乎?"叔對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
上毋以梁事為問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誅,是漢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
不甘味,卧不安席,此憂在陛下也。"上大然之,使叔等謁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
為之者,獨在幸臣羊勝、公孫詭之屬為之耳,謹已伏誅死,梁王無恙也。太后聞之,立起
坐餐,氣平復。
(一)這段文字所述之事,可以師為哪一類的「故事」
A.政治 B.法律 C.倫理 D.思想
(二)文本中「太后用梁不食」其中梁事指甚麼事?
(三)文本中,帝曰「梁有之乎?」叔對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請你
自己的話寫出。
(四)最後 太后聽了「立起坐食,氣復平」為什麼?她心中想到甚麼?
5.
黯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時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黯對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
,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戇也!」群臣或數黯,黯曰:「天子置
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於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黯
多病,病且滿三月;上常賜告者數,終不愈。最後病,莊助為請告。上曰:「汲黯何如人
哉?」助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
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上曰:「然,古有_________,至如黯,近之矣。」
(一)空格之中應填入哪四個字
A.聖君賢臣 B.賢能之臣 C.中流砥柱 D.社稷之臣
(二)「上」是何人?「吾欲云云」是甚麼意思?
(三)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戇也!」
這段文字描述「上」的重點是甚麼?
6.
帝姑館陶公主號竇太主,堂邑侯陳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餘矣,近幸董偃。始偃
與母以賣珠為事,偃年十三,隨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見,曰:「吾為母養之
。」因留第中,教書計相馬御射,頗讀傳記。至年十八而冠,出則執轡,入則侍內。為人
溫柔愛人,以主故,諸公接之,名稱城中,號曰董君。
(一)館陶公主將董偃留在第中,予以教育,重點在於:
A.內在修養與交遊之道
B.充實學問與治國之道
C.內在修養與治國之道
D.充實學問與交游之道
(二)董偃能夠「諸公接之,名稱城中」是不是「諸公」因為公主的關係,特別願意與他
交往?
(三)史書為什麼要記載董偃的事?只是因為他為人溫柔愛人嗎?
三、文本閱讀題,作業移於此。2大題,選作1大題,計分同上
(1)、武帝初年的諸侯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