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從臺大校總區環境意象談椰林大道景觀變 …

作者: wccandy (NASA)   2010-12-03 18:02:00
從臺大校總區環境意象談椰林大道景觀變遷
文‧圖/凌德麟
  廣義的「校園」,是指在學校範圍內一切空間及空間內發生之活動;包括建築物與建
築物之間的空間,設施、人物和其他生物之活動;各項設施為硬體,各項活動為軟體。狹
義的「校園」,是指學校內的「庭園」,也就是建築物及活動以外之景觀空間而言;包括
花草樹木、水景、石景、雕塑造型物、庭園建築物、休閒遊憩設施等。
校園應滿足使用人之需求
  滿足校園使用人之需求,是校園設計之首要,有哪些使用人?茲簡析如下:
(一)學生:為校園數量最多的使用人,故校園規劃設計時,應有學生參與以便滿足學生
需求。最好也能由學生認養校園之施工或維護;激發愛校之情操。
(二)教職員:為使用校園空間機會最多的人,有管理校園之義務,故教職員應參與校園
之規劃設計,促進校園之管理的效果。設計師應對管理人員進行訪問,獲得優良管理之校
園。
(三)訪客與來賓:接洽公務之人士或學生家長、很少直接使用校園,卻往往對校園空間
有敏感的反應;是評論校園景觀之重要發言人。從來賓的訪談上,可塑造校園之合適意象

(四)當地居民:大多數學校校園都開放附近居民入內運動、休閒、交誼及參觀。故校園
又可稱為「代用公園」,若使校園具有公園之功能,可獲得敦親睦鄰之美譽!
  美化學校庭園亦有助於提升學校形象,根據使用人需求,可歸納出校園功能如下:
(一)構成良好的生活及求學環境。
(二)陶冶性情養成高尚人格。
(三)提倡正當活動,寓教育於遊樂。
(四)配合戶外教學空間之設置,輔助教學功能。
(五)提升學校之整體意象,豐富校園文化。
(六)藉由使用人參與活動,使師生激發愛校、關心校務之情操。
(七)使校園具有公園之功能,成為「代用公園」之一種,造福市民。
因此,校園美化應以合乎如上功能為原則,包括:
(一)空間合乎功能之原則:能滿足使用人(即師生、來賓、居民)之需求。
(二)組織合乎美感之原則:能達到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及意境之美。
(三)材料合乎經濟之原則:合理運用經費,不浪費也不吝嗇。
(四)環境合乎生態之原則:使校園景觀達成植物園化及生態教育園的目標。
美化校園之元素及材料種類
  除了動植物及建物以外,還可透過如下材料施作對校園進行美化工作:
(一)植物材料:為主要材料。包括喬木類:灌木類:草花類:藤蔓類:草皮類:水生植
物類:苔蘚植物類:其他如珍貴小巧之盆栽植物、耐陰之室內植物、不重視開花之觀葉植
物等。
(二)動物材料:包括鳥類、蛙類、魚類、蝴蝶、蜻蜓、螢火蟲、松鼠等,配合水景與植
群,為校園生態設計材料。
(三)水景:校園水景包括水池、溪流、噴泉、壁泉、瀑布、溝渠等、靜態水或動態水之
美。並結合動植物形成生態水景。
(四)石景:包括疊石、假山、石組、石雕、石壁、踏石、立石、岩石園、山石盆景等,
並結合水景形成生態水景。
(五)裝飾造型物:戶外人像雕塑、神像雕塑、抽象雕塑、鳥浴池、日時計、大瓶飾、銅
鼎、街道傢俱、遊戲雕塑或實用造型物,。
(六)庭園建築物:包括亭、台、樓、閣、長廊、綠廊、園椅、石凳、石桌、欄杆、花柵
、短牆、陽傘、多用途廣場及兒童遊戲設施。
  其中,校園植物材料是要角,其重要性不僅在於美化,對環境更具有調節功能:
(一)植物重要性:
1.植物在自然界進行的光合作用,碳化作用,呼吸作用,及蒸發作用可改善空氣品質,調
節氣溫,完成物質循環;如碳素、氮素、氧及礦物元素之循環,構成身生態體系之平衡。
2.植物對環境淨化,可作為檢測指標,吸收污染物如氟、鎘、灰塵等,並吸收二氧化碳、
補充氧氣、吸收水中毒質。
3.植物直接提供動物棲息空間,提供動物及人類食物,滋養水源,預防沙漠化,是地球永
續之最有效憑藉。
(二)植物之功能:
1.美學的功能;景觀植物提供人們視覺美、聽覺美、嗅覺美、觸覺美、味覺美、含義美、
情境美和)組合美等美感。
2.環境的功能:景觀植物對環境的改善有:淨化空氣、調節溫度、調節光線、調節風向風
力、防止土壤沖刷、減少噪音之害,以及減少灰塵之害。
3.空間的功能:設想大小不同的植物、構成建築物之天花板、地板、或牆面,可塑造各式
各樣之空間,消極可遮醜,積極能作為主景、配置,能區分內外、私密空間,能控制動線
與視覺、聯絡空間。
(三)影響植物生存和生長之因素:
1.影響植物生存之因素為空氣及水分。若空氣或土壤中缺乏氧氣及水分,植物便會因為不
能呼吸而即時死亡。
2.影響植物生長之因素為日光及肥料。若環境中日光不足或缺乏肥料。植物便不能製造食
物,因而漸漸消瘦終於餓死。
臺大校總區環境簡述
  臺大校總區位於辛亥路以南、新生南路以東、羅斯福路以北、基隆路及蟾蜍山以西。
總面積約108公頃。學校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成立於1928年。1945年臺
灣光復,我國政府於11月15日接收本校,經改組後更名為「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校園空間廣闊,環境幽美,估計超過500種植物分布,並棲息著各種動物,散置了許
多種礦物;又有陰晴晝夜和四季變化,具有充分自然生態。成為不少的學系研究的對象。
也是附近民眾和遠道遊客欣賞遊憩的校園。
臺大附近地勢平坦,早期多為農用稻田,因此土質良好,灌溉渠道縱橫交錯,如今僅剩醉
月湖、瑠公圳支流生態池,及若干人工水池。
臺大校園代表景觀-椰林大道之變遷
◆椰林大道之興建
  本校代表景觀椰林大道,是1932年由臺北帝大園藝系日本教授中村三八夫及大沼三郎
二人規劃完成,並在校園各處栽植了許多本地植物,當時椰林大道採用東西向,使路邊所
有建築物也都呈東西向,相信主要考量在氣候因素,包括採光與通風。當年蓋好的建築物
裡面、到今天仍然冬暖夏涼,可以為証。而大門轉向南方;據說也與風水有關。
◆椰林大道之區位
  由圖1可以了解:黃色建築物為日治時期所建之房子,而綠色部份則為1945至1975年
間所建。在1975年以後,本校校園建築大部分已完成,校園之重要架構也已確定。而景觀
變遷之中,最受重視者就是椰林大道了。
http://ppt.cc/rr-X
圖1:1975年由保管組印行之校園平面圖。
◆椰林大道之重要特質
  部分專家基於泛政治化的觀念,認為本校椰林大道與東京帝大的空間特性一致。是日
本人宣示殖民主義陰謀之象徵,而主張改建這條大道。本人不表茍同。我也考察過東京帝
大校園,認為若無偏見:很難將兩個校園聯想到一起,有主軸之景觀是西方幾何式庭園之
特徵,法國人甚至於用來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何況兩個校園之植物群落幾乎沒有相同
之處!將巴洛克式建築之罪過轉嫁給大王椰子,實在說不過去。莊嚴、整齊、明朗、開闊
的椰林大道是臺大畢業校友之記憶與懷念,何以忍心破壞畢業校友們引以為傲的景觀?以
後畢業生到何處遊行?杜鵑花節在那裡擺攤子?臺大校園還可以為求職及求才攤位提供展
示空間嗎?本人堅決反對改變椰林大道空間結構!
◆椰林大道之變遷
  由圖2至圖5可以看到自1932年興建椰林大道迄今,景觀之改變:
http://ppt.cc/axsj
圖2:1932年之椰林大道與文學院。
http://ppt.cc/6pMM
圖3:1965年文學院東邊已建舊工學院大樓。
http://ppt.cc/wC2b
圖4:1975年,自大道向西方看不見台電大樓。
http://ppt.cc/VVpk
圖5:現在椰林大道西方台電大樓成為端景。
◆椰林大道上的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與校園生態有關:原本綠島上種了杜鵑、龍柏、茶花、紫薇,有幾位並不
了解植物的專家,建議總務處大量栽植樟樹,這些樟樹長大後,將陽光遮住,對4種植物
生長及開花影響很大,目前茶花、紫薇不見蹤影,龍柏也不成「樹」形。以杜鵑花為例:
圖6與圖7可以比較樟樹對杜鵑開花之影響。如果沒有看過從前杜鵑花的盛況、你就不能體
會現在杜鵑花的委屈。我並不反對校園中大量栽植樟樹,但應評估整體植栽環境(如日照
方位)後、再決定樟樹之位置,就不至於影響杜鵑花了。
http://ppt.cc/~XZA
圖6;1980年以前拍攝之校園杜鵑花。
http://ppt.cc/7A0E
圖7;2009年拍攝樟樹下之杜鵑花。
  第二個故事與校園機能有關:1945年,臺灣光復接收臺大時,教室不足,大一學生人
數增加,學校在校門附近蓋了一組臨時教室(圖8),一層磚造平房,我的大學一年級生
活幾乎在這裡渡過;大部分必修通識課程在此上課。後來校內蓋了幾棟教室大樓,臨時教
室就被拆除,先後建造三棟洞洞館:依次為農業陳列館,農經農推館和考古系館(圖9)
,這三棟館可以說是臺大校園建築史里程碑之一;與研究圖書館或第一學生活動中心等,
都是校園建築之異數。哲學館(前身為農經農推館)和考古系館已經判定將要拆除,校園
的未來將繼續推動建築物形式統一的目標。
http://ppt.cc/nd98
圖8:1952年我進臺大是從臨時教室開始我的學業。
http://ppt.cc/K3pR
圖9:這兩棟洞洞館已經判定即將要拆除。
  第三個故事與社會環境有關:1970至1980年間中國大陸遭逢文化大革命創傷,而臺灣
則是經濟起飛、空前繁榮。為了對照大陸對中國文化之破壞;教育部通令各級學校校園中
應該設置孔子人像雕塑。總務長請我幫他找一個適當位置,與他研究後、我完成了椰林大
道端景之設計(圖10)。後來被稱為振興草坪的前端;有塊圓形草地,就是孔子雕像預定
地,不過這個雕像因民主化進程而不了了之。又因配合總圖書館之景觀設計、而將振興草
坪的兩端圓弧修直了(圖11)。
http://ppt.cc/CEl7
圖10:椰林大道端景振興草坪及孔子像預定地
http://ppt.cc/!u~H
圖11:總圖書館前之振興草坪現況。
  第四個故事與歷史回憶有關:早期椰林大道常常用來表現師生情緒,椰子樹上貼標語
更為普遍,圖12為1975年清明節先總統蔣介石過世後,椰子樹上貼的為追思標語。如今的
校園中,已不可能再見這樣的景觀。
http://ppt.cc/ub8,
圖12:1975年清明節先總統蔣介石過世,椰子樹上貼的是追思標語。
結論
  臺大成立82年來,校園有很多的改變,每一些改變,都有一些故事。由於椰林大道是
校友們最重要的回憶,也是熟悉的活動空間;如今有些人鼓吹改建椰林大道,主要理由為
日本侵略主義之象徵,我認為任何歷史回憶;不論是好是壞,我們都應該保留下來。因為
秦始皇的殘暴、我們是否就該毀掉兵馬俑?拆除萬里長城?椰林大道和兩側的椰子樹都是
無辜的,就像是兵馬俑一樣,都應該為了我們的歷史而保留下來。
資料來源 臺大校友雙月刊第70期 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p=937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