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
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
102-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陳嘉銘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政治系、政治學研究所U字頭選修課
δ 課程大概內容
18世紀以後各種正義理論,含效益主義(Bentham Mill)、CBA、契約論(Kant Rawls)
自由放任主義(Nozick)、能力途徑(Sen Nuaabaum)、批判途徑(Shklar Young
Foucault)、群體差異(Young)、民主爭議與公民不服從(Young)等主要途徑與人物。
課程目標:本課程授課對象為高年級大學生和研究生。學生除了學習和討論這些理
論觀點之外,還要針對一個和正義相關的議題或個案,作田野訪談,討論或修正可
能適用該個案的理論或概念,並提出政策建議。(取自課程網)
Ω 私心推薦指 數(以五分計) ★★★★★
無疑的★★★★★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期初助教影印兩本指定讀物,意者登記購買。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上課有兩個時段,原先設計是:
一1 :同學討論當週讀物,提出一個問題上傳CEIBA,隔天上課老師會討論。
二56:老師講課為主,分析當週討論的正義理論概念、與其他理論比較,精華之處
是課堂中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的討論,相當精彩。老師本身對於各
種觀點都具有很大的包容力,重點是能不能用說理方式來鋪陳自己的觀點。
感覺得出老師有盡量不讓自己的立場影響理論分析,也不會有好惡的判斷。
若遇有重大社會事件(如318社運、林義雄反核絕食、北捷隨機殺人事件等)
也會藉這些實例來討論,這種時候老師比較會說出自己的評論、價值判斷。
318社運時期,老師也有安排一次到青島東路上課,讓各組同學就服貿議題
進行短講,當然是沒有預設立場跟主題的,什麼都可談,只要言之成理、
可以說服人,老師也有特別強調聽眾預設是一般人,所以短講內容不可以有
太多術語、要儘量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表達正義理論在服貿議題上的運用。
整體上課而言,可以感覺到老師相當用心在準備,指定同學看的讀物老師自
己好像也有在當次上課前再重看一遍,對於文本掌握度相當高。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應該算紮實偏甜一點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1.一份社會正義研究報告分成三部分:(72%)
I (小組):採訪一至二名受訪者遭遇到的不義經驗(後來改成分析史料、文獻也可)
II (個人):運用兩至三個本學期所學正義理論分析報告I採訪的不義經驗
III(小組):閱讀一篇相關個案或議題的學術論文(可參考我推薦的文獻),以組為
單位,批判該學術論文,提出一個(你修正過的)理論或概念,你以為
最能幫助我們理解和處理該個案面臨的不義問題,提出政策建議。總結
整個報告。
2.針對每週指定讀物老師會出一個問題,星期日晚上前上傳300-500字回答。(15%)
3.針對每週指定讀物的小組提問(15%) (但這項後來沒有繼續執行)
沒有考試,評分應該是依據前三項,但感覺老師最後還是有調分(調高)。
這學期沒有陳嘉銘老師別門課要交的三篇小論文。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老師不會管出席率、遲到、上課吃喝東西什麼的問題,不過感覺得出老師在意的是
同學有沒有好好讀讀本、上課參與討論。期末的時候老師有寄封信說覺得這學期上
課狀況不太好,同學不夠認真(看完覺得很揪心,老師這麼好我們竟然對他這樣> <
老師還是在意大家出席表現和課前讀物的,只是平常人太nice也不會生氣什麼的。
我自己覺得如果沒有讀完讀物就來上課,真的會差很多,不管事自己學到的,還是
跟老師、同學討論的都是,真的是要好好讀書啊...
應該是想要選就選的到。
外系基礎應該還好,小弟本人就是外系生~
負擔最大的應該是每週50頁英文讀本,如果你打算認真讀完(並搞懂)的話。
Ψ 總結
這學期上這門課覺得很精采,每週最期待時光(但讀讀物時很想自盡),是一種過去
想像中的理想的大學上課樣貌的具體呈現的感覺,有思想、理念碰撞的火光出現。
陳嘉銘老師本人則像是那種傳說中的強者學長,認真可愛又令人發自內心的敬佩,
學習理論之外也強調經驗、實踐的重要性。
一門無疑的五顆星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