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沒修過其他班的經原 不了解他們的情況
不過我和同學考過小考以及做了幾年的考古題之後
共同的感想就是題目非常不嚴謹 很多題問的不知所云
導致答案可能有好幾種 甚至是由於根本定義上的不同 導致答案根本相反
不然就是把答題重點放在一些很莫名其妙的地方
舉例來說
有一題的題目大致是說很多人想買台大鮮乳 但人很多 記者採訪某個民眾
他表示他先排牛奶 買完之後再排一次 買羊奶
底下問說 民眾購買台大牛乳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結果助教給的正解是:牛奶價格 + 他排隊的時間 + 羊奶
理由是人很多 所以牛奶羊奶不能一起買 這樣羊奶也得算機會成本
問題是單看新聞 根本只會認為那個民眾只是想喝兩種奶啊...
另外一題問說 請繪出 乳製品(如優格)和 牛奶 彼此的影響關係
問題是乳製品跟牛奶到底是互補品還是替代品?
兩種都解釋得通吧...?
以上舉例也只是比較輕微的 其他很多模糊不清的題目礙於版面
很難一一呈現
我可以理解教授想把經濟學跟生活案例結合
但至少要先把題目定義清楚啊 不然畫虎不成反類犬
完全不懂這樣搞是要人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