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
107-1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童長義
δ 課程大概內容
(轉自Ceiba)
第一週 課程介紹
第二週 古代史導論、舊石器
第三週 中秋節放假
第四週 地理小考、繩文時代、彌生時代
第五週 中國史書中的倭國
第六週 大和盆地的發展、部民社會的建立
第七週 萬世一系、佛教公傳與氏姓制度
第八週 推古朝、大化革新
第九週 史實小考一
第十週 大化革新到平城遷都
第十一週 奈良時代政治史一
第十二週 奈良時代政治史二
第十三週 平安時代初期政治史
第十四週 攝關政治的開始與確立
第十五週 攝關政治全盛期、寄進地系莊園
第十六-1週 史實小考二(補課,大家爽賺一天假,我們早八考小考)
第十六-2週 武士與院政
第十七週 調整放假
第十八週 期末考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甜度:3~4星(後面會說原因)
涼度:4星(不點名、無作業,但小考還是要讀)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日本史》(第四版,水牛出版社,2006年),李永熾著(老師的老師)
還有紙本講義、圖表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這學期上課模式和以往有很大不同,老師第一次請了助教,而且上課改為助教
為主、老師為輔的形式。助教主要以投影片授課(會放在Ceiba),老師則把一些
關鍵字或補充概念以板書呈現,有時則是助教講第一節,老師講第二節。
助教用自己做的PPT講課,有時會寫板書。老師常說他的專業知識比老師自己
還要廣泛(會指正教科書的錯誤),個人也認為他準備得很用心,教學內容很豐富
,至於講授情形我認為中規中矩吧。至於老師的部分,相信前面也很多評價文,就
不贅述。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今年評分方式一改以往「期末定生死」的模式,開學時同學投票決定增加小考
,分別為:地理小考20%,兩次史實小考各20%,期末考60%。
地理小考內容是日本令制國地圖,一共69個,要背名字和位置,考試時助教給
地名,我們在相應位置標號碼即可,69個中抽25個,一題4分。剛開始覺得很麻煩
,但這是最好拿分的,背好背滿就有總成績20%了,分幾天背壓力不太大。
史實小考為四個選項的單選題,幾乎是純記憶題,出題主要從助教投影片和上
課內容裡出,大約30題左右。第一次由於平均不到70分,有改變計分方式(調高分
數)。不過考的內容滿細的,基本上沒複習到或忘記這題就直接掰了。
最後是期末考,一樣採取和以往不同的方式—「開書考」,可使用參考書、講
義,也可以上網搜尋資料。題型為六選三的申論題,既然是開書考題目不會太好寫
。助教多次強調寫重點即可,單純描寫背景或列出資料等廢話(?)他會直接略過
,但也不要空白,他會給墨水分,不過也別抄網路抄太兇就是了。(期末考題已上
傳至考古題版,歡迎參考。)
個人認為完全是紮實分,小考都是有看有分,而且都有標準答案,所以應該不
會有太多爭議。期末也講明有墨水分(多少就不清楚了)。整體我想應該比往年甜
一些,所以評3~4星。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不小心上面都寫了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完全不看出席,但他很會記人也是眾所周知,或許會有印象分數(?),另外
他也說上課發言自己紀錄次數,期末寄信告訴他,會加分,但也不知道加多少。
通識原則上不用基礎,但這門課我認為有基礎的話吸收效果更好,畢竟一週兩
節課就要講這麼多東西,助教和老師也只能挑重點講,至於個人是零基礎,因此會
覺得上課內容有點跳,抓不太到重點和脈絡,如果沒基礎建議要另外找時間閱讀相
關書籍和資料(至少那本教科書要翻一下),個人有點太混所以學習效果不太好。
Ψ 總結
我認為這門課本身還算不錯,但要是神人或是自己努力一點,分數才會好看,有了
小考我猜這學期被當的人應該會少一些(順帶一提,這學期成績是在1/22準時公布
)。助教不確定之後是否會繼續教學,而老師的評價高低就見仁見智。總之,我認
為這門課是個努力能學到東西的課(好像A2A3都是如此),但如果只想修甜涼通識
的話還是換門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