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講台語的角色多是黑道、低教育水平的人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4-10-31 10:18:13
“講台語的角色多是黑道、低教育水平的人?
3題測驗帶你審視你看的電影有沒有「台語角色偏見」。”
https://www.wazaiii.com/articles?id=movie-taiwanese-hokkien-test
在上一篇〈電影女英雄今安在?《異形》、《冰雪奇緣》到《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
章》,看好萊塢女主角性別意識如何抬頭〉當中,我介紹了貝克德爾測驗(Bechdel test
),這是一個以諷刺性角度檢視好萊塢電影欠缺女性意識的測驗。
起源來自漫畫《小心蕾絲邊 Dykes to Watch Out For》,其中一幕有一位女性對友人說
自己挑片有三大原則,一是這部片至少得有兩個女性角色,二是她們必須與彼此對話,三
是她們談論的話題必須無關男人。而在該漫畫刊出的1985年,似乎只有雪歌妮.薇佛(
Sigourney Weaver)主演的《異形 Alien》(1979)符合這個規則。
起初是個玩笑,發展到後來它逐漸成為學者檢視好萊塢電影的一個嚴肅方法,也以其漫畫
作者儷森.貝克德爾(Alison Bechdel)來命名。直到現在,大家還會透過這個做法去檢
視有哪些好萊塢電影符合標準,甚至發現這與票房可能都有關聯。
而在撰寫本文時,我靈機一動,心想台灣電影或許也可以發展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測驗。但
我想到的題目無關性別,而是關乎語言。
這個測驗的原則有三,我們將從此標準去端詳有多少台灣電影符合其三大標準:
一,這部台灣電影至少得有兩個以說台語為主的主要角色。
二,他們必須與彼此對話。
三,他們的職業與談論的內容將不涉及幫派活動、賭博或任何形式的暴力。
之所以有此靈感,正是因為每次台灣影視作品一出爐,就會有人在爭論作品之中欠缺台語
,或者操台語的角色總是幫派分子或者低教育水平的人士。這常常讓「台語人」感到被冒
犯,但往往也會有人指出以這樣的角度看電影也太過於偏執,也看過不少業界人士以編劇
角度解釋用台語書寫劇本很困難,使得台語對白很難在作品呈現。
身為從小說國語(又稱華語或中華民國國語)長大、家族之內皆是台北外省人的我來說,
是真的在小時候曾有「台語等於沒水準」這樣的印象,如果聽到國語說不標準的人,身邊
的人總會以「台灣國語」出言訕笑。非台語人學會的台語,多半也是幾句涉及腥羶色的髒
話用語。
或許這是因為作為八年級生的我,從小所接觸到的影視節目中,除非是觀賞純台語的戲劇
,否則在一般電視劇或電影中,基本上講國語的人好像都是醫師、律師等高知識分子,講
台語的往往是罪犯或社會底層者。
美國學者喬治.葛伯納(George Gerbner)在1970年代曾經提出著名的涵化理論(
Cultivation Theory),指出長期接觸媒體的觀眾會逐漸接受這些內容所傳達的意識形態
和世界觀,最後將這些印象內化。如果把台灣影視作品的語言使用套用在該理論的框架之
內,便可以解釋台灣社會中許多人對台語人的偏見是從何而來,甚至可能也讓許多台語人
自己也產生自卑,覺得台語就是「不高級」的語言,有台語口音的國語則是「丟臉的」。
儘管許多編導並非刻意為之,但如此描繪,最後的結果就是強化觀眾對社會不平等現象的
接受度,當然也會影響母語運動的推廣,進而損害台灣社會的多元性。
可能許多人會認為「有這麼嚴重嗎?」或「影視工作者有這種『政治正確』的社會責任嗎
?」
但現代人誰不是透過影像去理解這個世界呢?多數人連知識學習、處理家務乃至性愛的技
巧,都要從影像攝取,而且是越來越依賴。即便目前年輕人已經不看傳統電視,但電影、
影集與網路影像仍影響甚遠;更不用說中國短影音的強勢入侵,然而卻很少見到台語製作
的內容。影視內容的影響確實深遠,甚至足以塑造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我想這都是不
爭的事實。
由於國內不乏電視台製作的純台語電視劇作品,套用的意義不大,所以這項測驗可以針對
電影為主。檢視截至本文刊出為止,近十年來(2015-2025),猜猜看會有多少電影符合
這三項要件呢?
目前我發現符合條件的電影大概有《大囍臨門》(2015)、《幸福路上》(2017)、《同
學麥娜絲》(2020)與《孤味》(2020)等少數作品。不過與其說是發現有哪些電影符合
條件讓人意外,不如說是發現有多少電影完全不符合而讓人吃驚(基本上大多數作品無法
通過第一項考驗),而我想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這項測驗就作為一項拋磚引玉,期待更多朋友以後一起來檢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