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是抄大哥的,對不起。
我是代表隊經理 Graves,最近大家對集訓和贊助金額的用途有疑問,請容我娓娓道來:
1. 募資金額全數用於出國,不足的部分我們自行負擔
募資金額目前是 397,200 元
還需扣掉平台手續費 3.2W (8%) 及回饋成本約 5.5W 左右
實際拿到的金額會是 310,200 元
剛開始募資時的出國預算是 444,610 元
機票的預算是 250,000 元,因為募資網站的錢要在 9 月初才拿得到,
離 Blizzcon 只剩一個半月,因此我們是以 7/15 當下的「一個半月後」機票價為參考。
之後長榮復工,機票降價許多,但是我們還是沒有任何收入進帳,因此部分選手先自費,
加上教練 Kant 代墊了許多費用,我們買到了低於預算許多的機票。
但我們仍須部分自費。
募資的金額全數用在出國,費用不足就是我們的自費額。
2. 贊助金額全數用於集訓
主要用在訓練室、宿舍、主機租借
這三樣非常麻煩,要在 8 月時找 9 月就要用的東西,
還是短期(一個月),全部到位是難上加難。
因此我們從戰隊方下手,目前已經在洽談。
其他花費有設備運費、洗衣服啦、選手餐費等雜費。
3. 目前仍是入不敷出的狀態
除了出國與集訓外,每一檔的節目都有來賓的車馬費(已經是欠人情的價格了)。例如
「教練嘎哩共」,Kant每次都要從台中趕來回;他偶爾跟著我和 Yuki 去談贊助,
我們三個自行吸收了很多費用。
到以上為止,就所剩不多了。
接著還有行銷費用。
平面設計,像是文章配圖和選手實況 UI,大部分都是 Yuki 一個人包下來,
真正忙不過來時需要幫助。
我們原希望固定出產選手實況的精華、節目的精華影片,能出產的數目也有壓縮。
如果是創作者一定能理解,剪一支片絕不是幾百塊就能搞定這麼簡單。舉例來說廢兒樂團
的影片看似簡單,那個後製的程度有多厲害就知道技術含量很高。
還有選手的形象照,今年因為沒有採訪、沒有記者會、沒有造型師,加上選手還沒到齊,
我們沒辦法拍團體照,目前都只能用去年或是戰隊的素材來設計。
今年多了許多鬥陣玩家以外的觀眾關注我們選手,卻苦於選手的資訊實在不多,
沒辦法充份了解每位選手的個性和技術,要找到他們的實況也有點困難。
這次跟金剛直播合作,也是想透過實況和節目讓選手多一些曝光。
宣傳照我們很希望能做成改造+專訪的專題幫選手曝光,但這點因為預算關係極難達成。
行銷預算的確不是必須,選手的這些曝光也不是必須。
但我們三個常常在想,讓選手出去比賽是我們的基本義務與責任,
而我們能不能為這些孩子做更多的事,讓他們之後的電競之路走得沒那麼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