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an850092 (MY GOD~!!)》之銘言:
: 我有個朋友早我幾年來美國工作
: 他本身在G家,他在我來唸書前跟我說他覺得美國找工作很吃運氣
: 所以他說被哪家拒都別太難過..那時以為他是在打預防針
: 現在看起來好像有點道理..因為他說他也看過很多實力很爛的人混進G
: 但很多他覺得很優秀的反而拿不到offer...
: 找工作加面試到現在,真的覺得自己可以掌握的部分好少...
: 我甚至有朋友跟我說他onsite面的亂七八糟面完就覺得自己被拒了
: 他說自己解出來的題目大概不到一半..最後卻拿到offer..
這整個現象可以歸納成「認知上的落差」 :) 如果用這樣的式子來比喻
f( ... ) = {hire, no hire}
所謂「落差」就是差在那 "..." 的部份,有些是求職者看得到的、能積極準備的
,有些則否,尤其是「時機」,例如:
* head count, 無論應徵者再如何優秀、表現完美無瑕,仍有可能一個月前有的
head count, 今天就是沒有了。有可能是因為 VP/director 層級的人事異動,
也有可能是組織政策受大環境影響而改變。 ¯\_(ツ)_/¯
* 合法工作身份,無論應徵者再如何優秀、表現完美無瑕,仍有可能上週 HR 還說
「OTPでおk」,這週就是不行了。有可能是預算限制,也有可能是法律、政
府政策影響。 ¯\_(ツ)_/¯
* 緣分 XD ,無論應徵者再如何優秀,仍無法控制「遇到的面試者是誰」。例如,
之前推文裡提過的,有些面試者是看「行」,題目有解出來就好;有些面試者是
看「心」,看品性、態度、溝通方式、 culture fit 。有些面試者很注重「面
試」,有些面試者覺得那就只是瑣事。 ¯\_(ツ)_/¯
如果有在看洋鄉民的科技業討論區,例如, Hacker News
( https://news.ycombinator.com ),「求職面試」這個題目也都是照初一十五在
拿出來譙的。除了「白板題、面談」外,還有「回家作業、 contractor 」等等各
種方法,但是,每次最後唯一能達成的結論就是「沒有結論」。
就我知道的情形,比較熱門的公司,求職者與職缺的比例大約是 300:1 ~ 100:1,
只能 "All hail RNGesus!" :D
: 如果有機會想聽聽當過面試官的版上大大們分享你們怎麼評斷面試者的
我的主觀感想: 最有力的,還是背書(endorsement) ,「別人拿著它的
reputation/credit 推薦你」,也就是 referral 制度。但,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
,因為被濫用,現在制式的 referral 愈來愈不值錢了,但私底下從認識、信任的
人來的背書推薦,還是相當有力的。
就白板題來說,我後來也不怎麼考那些演算法課本上的題目了,比較偏向於這篇裡
提到的:
>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512598518.A.B10.html
> 如果是處於中下游「應用程式」,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時間大多花在「選擇工具
> 、整合方案以解決業務問題」上,與其考抽象的計算(compute) 能力,考「了解問
> 題並解決的能力」比較適當。
> 是可以考個實作題,看看它程式寫作風格 (工法,非排版) ,對細節邏輯的處理,
> 對時間空間的取捨,對問題的理解;看看它是一個十年還是十個一年。
所謂「實作題」,以新鮮人來說,大概會像是這樣的題目:
「有一份語法正確的 C# 程式碼檔案,請寫出個程式移除它所有的註解」。
: 真的一定要這個面試者在每關中都表現到最好嗎?
: 還是說其實可以容忍有一關表現不好呢?
: 因為就我目前面試到現在經驗是被拒的那幾家感覺只要有一關表現得沒有到超好
: 就被拒了...
其實,從雇方的角度來看,壓力也是很大的。以前提過,在 corp 環境裡有個詞叫
spread of accountability :D 如果招進來的人作得好,那是上級同志有識人之明
,如果招進來的人出包,那就是當初參與面試的人「怎麼沒有看出來?」
所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