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關係,常常有人來問我在美國工作、生活的經驗和建議,
希望透過分享自己初到美國的生活體驗,讓大家多一些參考!
───正文開始───
「恭喜!你錄取了!我想先親口告訴你這個好消息。
人資部的同仁會與你討論後續事宜。」
「謝謝你,卡格羅斯先生,很期待與你在美國相見!」
凌晨兩點的一通越洋電話,簡短有力地預告了一場即將展開的美國夢。
掛上電話,滿滿的興奮之情感覺要爆開,
走出屋外隨便找了路邊一張板凳坐下,盯著地上呆了半天,
還是沒辦法相信我多年來的夢想,就在今天成真了!
【一路走來,總是被唱衰的夢想】
看好萊塢電影長大的我,一直以來對「美國夢」有著莫名的憧憬,
總嚮往著有一天,我也能夠在人們口中的築夢之地生活,並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但當然,要談夢想很容易,實踐之路卻從來沒有輕鬆過:
我在學校時,即非常努力地練好英文、隨時研究所學產業中的國際動態,
並積極爭取各種外商實習機會──僅管如此,多數人聽到我的赴美工作夢,
仍不免笑笑地說:「他們(美國當地企業)怎麼會收台灣的畢業生,
先花錢去美國念個 MBA 比較實際吧」
2009 年時,美國更因次貸危機引爆金融海嘯,
許多留學生即使是在美國當地名校畢業,
也都因爲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機會,而紛紛「撤退」回亞洲。
沒有綠卡、沒有閃亮美國 MBA 學歷、當時在台灣工作的我,
再度向人提及到美國工作的夢想時,自然更總是不斷地「被唱衰」:
「你沒有綠卡,也不是留學美國的應屆畢業生、
沒有OPT(發給美國應屆畢業生的臨時工作簽證),怎麼可能?」;
「現在美國不景氣,連當地人都找不到工作,你憑什麼覺得美國企業會願意雇用你?
何況雇用你還要花一大筆額外成本幫你辦簽證、幫你搬家等等…」
但當時依舊懷著滿滿美國夢的我,字典裡沒有龜縮兩個字,我開始行動!
【別怕被拒絕,一直試就對了!】
只要是所有能夠想到的方法,我都做。
例如聽說美國企業文化十分重視內部推薦,我就開始聯絡所有我能夠想到的,
目前在美國工作的同學、親戚、朋友、同學的朋友、同學的同學的同學的朋友
反正只要是能夠聯絡上的,我通通都附上完整的學經歷和文情並茂的自我介紹,
請他們幫我做內部推薦。
我還像小偵探一樣地,不斷在網路上搜尋美國企業人資主管的聯絡方式;
也會試著從打客服專線開始,一路想方設法問到該企業人資主管的聯絡方式──
曾經就有某大美商企業人資主管接起電話後,疑惑地問我為什麼會有她的私人號碼。
有次,我有機會到美國拜訪朋友幾個禮拜。
趁那段時間,我在行前就先上網搜尋當地開出職缺的企業、投遞履歷,
到了當地後就直接走進該公司,毛遂自薦地說我想要面試。
絕大部分的前台接待人員,會做做樣子地撥幾通電話詢問,然後禮貌地把我「請」出去;
但也還真的有些公司,會因此當場答應給我面試的機會──
只是在聽到我是外國人,而且沒有現成的工作簽證後,也都表示無法雇用我。
不斷的大膽嘗試下,我開始收到一些面試通知。
一次又一次的面試後,看著一封又一封的不錄取通知,
我總是深吸一口氣、拍拍臉、打起精神,繼續盤算要怎麼爭取到下一個面試機會。
我告訴自己別喪氣,面試這種事就像革命,
就算失敗 101 次也沒關係,反正只要成功那一次就夠了。
而我的「那一次」轉機,來自安迪的推薦信。
【大學時期的實習,意外成為職涯轉折關鍵】
我會認識遠在大洋另一端的安迪,是因為大學某年的暑期實習時,
公司很大方地把我送到美國受訓一週,
安迪當時是這家公司在美國總部的實習生,也是我的室友。
我們初次見面的場景,我到現在還忘不了──
當時一進門,就看到他鞋也沒脫地躺在床上聽音樂,
問我 “Are you ok with country music? ”
對於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脫鞋的我來說,看到一個人穿著球鞋躺在床上隨意地翻著雜誌,
心中那份違和感真是難以形容。
安迪唸的是一間貴族私校,褐髮藍眼、身材高壯,
在校成績優異、還是美式足球校隊的一員,十足的風雲人物。
但在我眼中無疑是個「人生勝利組」的他,卻不帶有絲毫驕傲氣息,
為人非常親切誠懇,受訓期間更幫了我不少。
我們在實習期間也成了朋友,彼此保持著聯絡。
回到找工作當時:除了自己拼命找機會外,
我也拜託了很多在美國工作的親朋好友舉薦,其中不乏資歷頗深的主管階級。
但是舉薦信寄出之後大多石沉大海,怎麼問都沒有消息;
即使偶有回覆,也都說還要層層上報審核,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這時候我想起了安迪,於是告訴他我非常想到美國工作,希望有機會和他一起當同事──
安迪當時剛獲晉升,正要從加州搬到紐約,
他很乾脆地說沒問題,他會幫我寫幾封信給公司。
結果竟才沒過幾天,安迪所屬辦公室的某資深合夥人,
就寄了一封信給當地人資主管,要他馬上安排對我的面試──
那時的我連驚訝的時間都沒有,就咚咚咚地被陸續安排了三場面試。
然後,我就被錄取了!
這一切真是來得太快,真的讓已經習慣被拒絕的我,一時之間完全反應不過來。
【專業表現之外,交際能力同樣不可少】
後來我進了美國職場後,才深深了解到,
美國企業確實非常重視來自內部人員的舉薦──
但這個內部舉薦人本身在公司的影響力,也會因「個人因素」有著顯著差異:
例如安迪除了工作表現優異以外,因為公司裡的資深合夥人多是死忠運動迷,
大學時是美式足球員的安迪,總和他們有聊不完的話題。
這於公於私的種種因素加起來,讓安迪深受公司高層重用與喜愛──
所以只因他的一封推薦信,就讓整個公司馬上「動起來」地替我安排面試,
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願赴美工作之後,看著安迪跟幾個資深合夥人談笑風生的從容背影,
我更體會到在美國職場要出頭,除了工作能力以外,出色的交際能力亦是絕對不能少的。
只顧埋頭拼命工作,卻不知如何爭取人和、表現自己的特質,
很容易被白白埋沒,更甚者說不定還會為人作嫁、自己卻分不到半點功勞。
場景回到我接到錄取通知,至今仍記憶猶新的那個晚上。
經過將近 3 年、其實應該說是自學生時代以來就開始累積的努力,
我終於在這個晚上聽到令人振奮的捷報!
坐在路邊盯著地上呆了半天的我終於回神,
看看凌晨 4 點空無一人的街道,深深吸了一口氣望向夜空。
在心中一度考慮著要不要學學電影,
戲劇化地向天空一聲嘶吼、雙手握拳大喊「我做到了!!」然後把鄰居通通吵醒;
但最後還是決定低頭小小聲地說句「YES!」就好。
那一晚,一個台灣孩子勇闖美國職場的冒險生活就此展開──
而其實比錄取工作更為艱難的下一關、下下一關挑戰,也從此刻正式開始。
──
www.facebook.com/Wen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