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rfmk1 (TRF小兵)
2023-04-22 01:02:43我補充一下GC573擷取卡
畫面補幀到120P跟原始畫面延遲的測試比較
由於我現在的螢幕沒有PIP功能
我去翻出我的骨董平板...
使用ASUS T100透過micro HDMI to HDMI轉接線
連接進GC573擷取卡 開啟同步畫面
這條線還真夠難找...
逼我上網去買了一條
我使用Win10內建的碼表功能
播放器使用mpc-BE EVR自訂BFRC補幀120P AMD解析強化:低
Magpie:FSRCNNX+SMAA_Ultra
Magpie真心覺得好用
老卡、老遊戲的救星
手機相機選擇手動模式快門1/125秒
隨機拍個幾張照片測試
https://i.imgur.com/u5H8d2N.jpg
84-75=9
https://i.imgur.com/P2pNfo3.jpg
77-65=12
https://i.imgur.com/KERqqHZ.jpg
46-33=13
https://i.imgur.com/6Nl8RDT.jpg
104-90=14
https://i.imgur.com/FKNXPKM.jpg
63-51=12
https://i.imgur.com/T96Ae1X.jpg
47-33=14
https://i.imgur.com/DmBfBFh.jpg
26-12=14
https://i.imgur.com/1OzLhN7.jpg
79-66=13
恩...比我之前在4K60hz螢幕
測試的延遲還低
除了螢幕換到4K120p
還有硬上了Win11
我還拍照測試很多次
延遲最長都落在140ms
但我還是保守估計
延遲在100~150ms左右
也測試過BFRC Zero-Copy模式的使用
不會影響延遲的時間
當初會想打這些文章也是做個紀錄
這套系統我本來也不是用來打遊戲
主要是拿來看影片用
透過擷取卡提取影像
再透過PC的顯卡做影像強化補幀
老實講跟FSR3.0或dlss3概念很像
雖然副作用是100~150ms的操作延遲
拿來看影片是完全沒問題
玩遊戲就見人見智了
我是玩的滿開心的
Switch補幀眼睛真的是舒服不少
就算有些遊戲只有30fps
120p補幀下去等同60fps
視覺體驗提升太多了...
就算只開細節強化畫面也是好上不少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 畫面比較
https://imgsli.com/MTcwMjAy
想起Switch板我也去寫了篇文章
但有些人的留言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
目前常用幀數都能補幀了
24、25、30、50、60
最高能補幀到144p
我個人認為已經功德圓滿了
只能希望FSR3.0也能用在影片上
不然就要祈禱卡不會壞了...
作者:
FXW11314 (soukai)
2023-04-22 01:09:00有看到一堆PPT基本教義派的推文XD
作者:
ZEYU (屏東三重劉德華)
2023-04-22 01:18:00AMD的老傳統了 你看78xt 都還沒消息
作者:
AreLies (謊言)
2023-04-22 01:54:00是要等RX7000全出再來寫編年史還是現在寫先罵一頓XDDD
作者:
JoyRex (JoyRex)
2023-04-22 02:09:007900XT/XTX的驅動都還沒搞定了,還有餘裕出新的卡?
這個拍照的數字單位不是百分秒嗎 延遲應該是100ms吧這種延遲拿來玩動作遊戲還是不太行 除非是RPG
作者:
kamir (小K)
2023-04-22 07:52:00擷取卡挺好的,活用技術
作者:
olozil (ヾ(ΦωΦ)ツ)
2023-04-22 07:53:00這寫啥阿, AMD的墓誌銘嗎?
我最後還是放棄FM了。不太玩遊戲,主要都是看動畫。看動畫出現鬼影和模糊讓我出戲的程度,遠大於平移鏡頭滑順的舒適感QQ
作者:
gmkuo (嗯嗯)
2023-04-22 14:36:00推
作者:
Litfal (Litfal)
2023-04-22 23:18:00其實就算不補幀,用進階算法拉4k也是蠻爽的,都是廣義的super sampling
作者: goldie (阿良) 2023-04-22 23:34:00
推 t大,好有毅力的補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