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才看完東離劍遊記...
突然間我才明白太子所要做的偶動漫是什麼東西。
這才是太子要做的偶動漫啊!
奇人密碼那是什麼東西啊?如果要做第二集,去找庵野秀明
新海誠去重做分鏡還有找個日本腳本家重寫劇情好嗎?
所謂的偶動漫,就是「布袋戲偶 + 動漫風格」的作品吧?
說到動漫作品,不得不屬動漫大本營日本為主了吧?
從東離劍遊記第一集來看....霹靂....不,應該是虛淵吧,
這完全就是虛淵風格的日本動畫,但是卻用布袋戲偶來演出
吧?
跟霹靂或是金光這些傳統的台灣布袋戲來看,虛淵的東離劍
遊記有著以下的不同點:
1. 劇情節奏明快單純:由於只有標準日本季番單集23分鐘以
及一季13集的內容,所以一般日本動畫也不會在動畫裡面塞太
東西,不會像是霹靂或金光一週90或120分鐘,所以導致片子
冗長而有許多對話撐場面,而且演出的段落切來切去,主角
又多,觀看的節奏經常被片段化。而日本動畫的特色就是這種
冗長的橋段很少,經常一段過場之後就會來一個小高潮,海
賊王,火影忍者等王道作品就是這樣。這跟霹靂或金光總把
高潮塞在頭尾很不一樣。
2. 角色設定簡單有個性:金光為了讓角色飽滿,而且角色平
均生命週期遠長於霹靂,所以每個角色都要花很長的時間塑造
,而且每個角色都要設定很多面向,像是炎魔這種單純的角色
,在金光裡面很少看到。而霹靂由於角色週期短,所以角色表
現經常比較平面,而且轉折劇烈。而日本動畫的設定則是盡快
用最短的篇幅表現出角色個性,另外由於聲優演出優異以及分
工清楚,所以光聽聲音就能表現出角色特性。所以一般日本動
畫的設定不是把角色做厚,而是做深,個性都特別強烈,不管
是魯夫,鳴人甚至是二線角色,雖然角色會比較平板,要等到
篇幅夠長了之後才可以看到他們的另外一面,但在大部分的季
番裡面,角色都是比較單純而且強烈的。
3. 配樂風格大不同:東離劍遊記的配樂跟台灣找的布袋戲配
樂不同,中國風不重反倒有濃濃的東洋風,而且平常對話的
時候是不配樂的,配樂是針對演出內容而不是角色,這跟霹靂
或金光設定地點主題或角色主題的方式不太一樣,儘管動漫
也有角色主題曲的設定,但沒有台灣的布袋戲那麼強烈。
4. 多口配音:霹靂不是沒有嘗試過把作品吹替到日本撥出,
但效果跟東離劍由紀差非常多,之前霹靂圖騰跟龍圖霸業都有
找日本聲優來配音,然後在日本發行,但反應平平,除了劇情
部門沒有日本風之外,配音的協調好像是應付了事一樣,感覺
很生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utVB5sqpo
而且,當時的旁白也跟現在的霹靂一樣,武戲的時候要一直講
話說明內容。
儘管聲優很有氣勢熱血(素還真是子安武人配的),但素還真
個性就不是那樣的人,這種不協調感在當時的日文版布袋戲一
直存在。
除了因為偶的演出是對台語而不是對日語聲優而有些動作沒對
上以外整體來說很協調,尤其是配主角的諏訪部,關智一,鳥
海浩輔,都跟角色氣質非常配,這種協調感覺只有台日一起合
作才有辦法,畢竟劇本是虛淵寫的,聲優他絕對比霹靂了解多
了。
田中的旁白部分也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田中的旁白跟霹靂的
傳統旁白不同,日本動畫的旁白除了是主角以第一人稱講的,
大多是以說故事的第三者的角度出發,不會投入太多感情,這
種反倒有一種看故事的感覺,在武戲中途也不會在旁邊廢話解
釋,角色生死讓觀眾自己去體會,這也是跟傳統布袋戲完全不
同的地方。
結論:
簡單來說,東離劍遊記,本質是動漫,只是用偶來演出。那不
是傳統台灣布袋戲,虛淵玄也透過偶的演出,找到了新的創作
方式,整體來講....這根本超成功的啊?
如果霹靂稱這個叫做偶動漫,而不再叫他布袋戲,這完全沒有
問題啊,這演出已經跟傳統布袋戲完全不同了啊。
真的感謝霹靂跟虛淵能為我們帶來這樣的作品,希望他們這次
能創造大成功,然後讓更多的日本動畫監督或編劇跟霹靂或金
光結合,為傳統布袋戲創造新的生命。
吉野弘幸,岡田麿里,井上敏樹,小林靖子他們看到虛淵玄的
新作品,不曉得會有什麼感覺啊....有興趣投入看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