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似乎是我第一次在布袋戲版發文,還望眾家哥哥姊姊高抬貴手。
東離之後,版上出現了很多對於布袋戲的口白是否應該要做出改變讓多人配的聲音。
首先我覺得,口白與配音,其實是一種似是而非的關係。
一般傳統的布袋戲的表演的組成要素基本上是:口白+戲偶+操偶+特效+配樂
我想這點應該沒有甚麼歧異的話,我們可以先看看其他戲曲的構成要素,
例如歌仔戲,基本上是演員+布置+配樂。
為什麼我想先討論這個前提?
因為這很重要,這可以告訴我們,一個戲,一個表演,他真正在說故事的是誰。
首先是歌仔戲,或是說一般的舞台劇好了,他是由演員的表演,動作,口白與唱曲來
詮釋一個故事,來表現出一個故事給觀眾。
一個歌仔戲團,可以沒有配樂,甚至沒有舞台,但是一旦沒有演員,那就是絕對無法
來表演,來說故事。而一個演員身兼表演,動作,口白,唱曲。所以一個擅演的花旦
或演員能夠決定一個戲團的生死。
但是布袋戲不是這樣子,當然少了戲偶或操偶,可能這就不叫做布袋戲了,但是偶可
以找別人刻,操偶師也可以找別的師傅上。我們可能會為了要看某個歌仔戲的演員而
特地看戲;但是我們應該不會為了某個人刻的偶或某個操偶師特地看布袋戲。
布袋戲這個表演藝術最中心的點,我覺得不是戲偶,而是口白。說的極端點的話,就
算沒有所有其他東西,口白依然可以做表演,他依然可以以口技來詮釋一個故事,表
現一個故事給觀眾。
對,所謂的口白,我認為它的源頭其實就是傳統的說書。
所有的戲偶,操偶,其他的所有一切,我大膽的說,全都是要依附,配合口白的。這
種情況在現今的金光或霹靂也都是如此,口白必須先錄音出來,才由拍攝現場的操偶
是跟其他工作人員依據口白而做出表演,演出。
當然因為將布袋戲拉上電視舞台後,鏡頭剪接技術本身就擁有的說故事方式使得口白
的重要性不如以往,但是經歷過東離後,我才更領略到口白的重要性。
一方面是東離的拍攝依然是以口白為基準做出延伸,虛淵先寫出劇本,然後才由台灣
方面進行口白錄音,才交由現場。甚至在日本方面的配音,其實也都是依據台灣方面
的口白的語氣等等進行再錄音。
也因為如此,在另一方面我必須要說,東離的日配最出戲,最不理想的其實就是田中
敦子的旁白。
我並非說田中敦子的技量不夠,也並非說這個旁白不夠好。作為旁白,我覺得大概沒
有比這個更好的了。
但是,布袋戲所需要的並不是旁白,而是口白,是一種說書表演為底幹的表演藝術,
這種表演藝術如果要用日本的文化做舉例的話,應該是屬於落語這般的表演藝術。
很明顯的,日本方面對於口白的理解上面,可能因為語言隔閡關係而使的日本的音響
監督終究沒有理解到這點,而使田中敦子小姐以再專業也不過的旁白方式去表現了。
回到目前的多人配音與否的討論,我覺得布袋戲最終應該要抓住的一個點,應該是這
種說書似的口白表演。
如果只將口白當作配音來製作,後製。那出來的東西就算再華麗再好,也絕對都不會
是布袋戲。
換而言之,若是把諸多角色的配音當作口白演出,或是在後製時依據原本就有的口白
進行再錄音,我覺得就算不再是一人獨扛全部口白,那也依然不會失去布袋戲的感覺
,也或許能讓口白表演的技術更往前邁出一步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