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 [代貼]地冥隨筆(四)角色設計 by 采薇

作者: gking (GKING)   2017-09-15 22:19:12
(本文請gking好友代貼)
地冥隨筆(四)角色設計 by 采薇
   依編劇太平所述,「地冥」的原初構想如下:「由於先有了天跡的設定,『地冥
鬼諦』就直接從神毓逍遙的相反面發想,凡逍遙哥有的特色,地冥就一定要和他相反:
天跡是代表蒼穹飛雲的藍白,地冥就是代表深淵烈火的紅黑;天跡幽默逗趣,甚至有些
粗俗的草根味,地冥就要優雅有禮、強調品味風度;天跡坦率直接,地冥則是裝模作樣;
天跡是中國傳統的仙風道骨,地冥就必須是西洋派典的魔鬼撒旦。」(月刊261期)
   為了增加衝突對比的戲劇性,太平以「天跡的正反對」來創造地冥;而相應的,
具有劇作家特質、會根據任務創設並扮演不同角色的末日十七,也必然是依照相同的
邏輯來設計這個角色:「地冥」只是個地位或職稱,末日十七會塑造這樣一個與天跡
相反、專門與天跡針鋒相對的「地冥」形象,本身便相當耐人尋味--「這世上討喜
的人太多,你又記得誰?」,在「成為天跡之友」和「成為天跡之敵」間,末日十七
早已在設計「地冥」這個角色時就做出了選擇。
   「造型上,永夜劇作家手持鬼諦星宿劫,駕著獨角獸拖行金碧輝煌的逐日馬車,
宛若太陽神阿波羅之姿…然而和地冥形象更貼近的,卻是另一位神祗——與太陽神相對
的酒神戴奧尼瑟斯。所象徵的形象是:浪漫主義、音樂和表演藝術。」(月刊261期)
   意象方面,地冥以太陽神阿波羅為外在形象、酒神戴奧尼瑟斯(Dionysus,應該
就是「瑟斯」之名的由來)為內在意涵,太平明顯化用了尼采名著《悲劇的誕生》中
太陽神與酒神所代表的意義,合而為「地冥」一角,產生內外背反的張力;其中「浪漫
主義、音樂和表演藝術」的元素,在劇中得到相當精彩的發揮——無論是(被板友嘲笑
吐槽的)文藝濾鏡、優美的鋼琴演奏,抑或多種角色身分的演出,都能圓融地化為有機
的整體形象與具體的劇情鋪排,而非只是多項設定的雜亂堆砌而已。
   外觀方面,「造型組根據編劇的設定,以西洋古典歌劇風格為發想,設計長袍,
面具則參考威尼斯式面具,加以變化,讓永夜劇作家的外型充滿了舞臺劇的華麗感。
相對於永夜劇作家的神秘浪漫,地冥的造型多了點威嚴強悍感。造型組參考了一部分
埃及古王朝元素,添加在地冥黑衣上的線條,以鳥類羽翼紋路,呈現魔幻的神話風格。」
(月刊261期)
   值得一提的是,希臘戲劇的起源正是為了祭祀能夠不斷死而復生的酒神戴奧尼
瑟斯,演員戴著面具、穿著有如祭服的戲裝表演戲劇以獻神;而古埃及最有名的阿比
多斯(Abydos)受難劇,同樣作為祭典儀式重要的組成成分,便是展演冥神奧賽利
斯(Osiris)死而復生的故事——兩者都具有宗教上「死而復生」的意涵,也都與
「戲劇」的祭典形式緊密結合,將這些意象融入地冥的外觀設計與角色特徵,編劇與
造型師的巧思令人讚賞。
「面具」亦是地冥形象的重要元素,幾乎所有的化身都有面具型態:在古希臘戲劇
中,以面具來定義角色的身份和性格;而在社會學及心理學領域,則有榮格的「人格
面具」(persona)作為隱藏真實自我、虛擬外表與身分認同的象徵,因而具有「扮演」、
「虛構」、「偽裝」、「掩蓋」等意涵,呼應了地冥的多重人格、不同面貌的演出、
誤導與遮掩。
   角色音樂方面,張衛帆老師以系列組曲形式編寫地冥配樂,分為「永夜劇場」
(情境曲)、「地獄魔幻師」(角色曲)、「血闇吞天」(武曲)三個主題,「黃泉
詠夜曲」混編了部分「地獄魔幻師」及「血闇吞天」,相同旋律以重組、變奏方式出現,
也是地冥幻化為各種身分的漂亮隱喻。
   從風格概念、外觀造型到音樂設計,編劇、造型師與作曲者對這個角色的塑造有
著充分的溝通,統合成一個意蘊豐富、整全又多彩的形象,其中「戲劇」與「音樂」
兩個元素,尤其是主導地冥劇情發展的高位概念——「戲劇」的宗教祭典性質、對命運
的隱喻、角色面具的扮演、展示或虛構真實等意涵,是「地冥」最關鍵的象徵系統;
而「音樂」不僅作為一種優雅的屬性展演,更昇華為這個角色的靈魂救贖,畢竟能支持
末日十七存活至今的理由,是因為有那樣一個人,在無數撕裂晨昏的苦難煉獄中,給了
他音樂與光。
(休息一下,下集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