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一條簡化的公式來看金光重開機後的發展史吧
戲劇精采度D = 劇本S * (公司人手H * 人手有效利用程度R) / 時間壓力T
簡寫為 D = S(H*R)/T ,R≦1
1.決戰時刻
S:三弦重寫大綱調整場次,訂為50作為標準
H:20左右
R:萬眾一心燃燒生命可以當作是1,最大值
T:一年拍20集*60分鐘,以52周計算,平均一周=1200/52=23.07
D=43.35
2.九龍三部曲
S:三弦主導大綱跟主筆,帶著傲絕季電李白三人,可以訂為90
H:根據幕後特輯約40
R:開始ON檔,人員配置要全面化,後勤支援/企劃什麼的沒跟上但持續增員中,訂為0.8
T:到魔戮前半是平均一周一集60分鐘,魔戮後半開始是一周90分鐘
D=48,魔戮後期剩32
3.墨亂二部曲
S:人力與分配同九龍篇90
H:根據幕後特輯約60
R:沒進展還失去重要大將阿固,訂為0.7
T:同魔戮後半90
D=42
4.墨邪錄
S:同上,但少了季電李白,改成75
H:同上
R:根據以前的推測,應該是拉了一群人去準備東瀛篇的硬體,訂為0.6
T:以後都是90
D=30
5.東皇戰影到魆妖記前半
S:三弦請假大俠主編,給50應該算客氣
H:同上,但金光一直在徵人,看的出來流動率不小
R:人事一直異動又出彈塗魚事件要多耗力氣去cover,訂為0.5
T:90
D=16.67
6.魆妖記後半
S:三弦救援收爛尾,加上慢慢上軌道的新人拉到70
H:同上
R:同上,不過多了編劇組的穩定讓大俠能專心配音,算0.6吧
T:90
D=28
這樣計算是隨便了一點啦,要炮我的我已經幫你炮了
有沒有注意到在這個公式中,大俠最應該發揮效果的是R?最不該的是S?
然後他在東皇做了什麼導致東皇的失敗跟之後填坑造成的人力消耗?
當老闆最重要的是留住並善用人才啊,結果老闆應該加點數的R一直沒長進
不就難怪變成現在這樣
大俠並沒有從那個做決戰時刻的熱血青年成長成老闆的格局
一旦H大於40,R就會下降,造成許多公司內營運的問題
(所以我說那個CEO...)
回應主題,沒長大的的確是金光這個公司本身
但公司不是隨著歲月成長,而是應該隨著規模成長,這也是我們戲迷的期待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