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想跟大家討教的許多問題之中,大概是最主要的一個。以前的HOI
感覺比較沒有這種問題(雖然也可能是我太久沒玩),但四代讓我覺得這兩種
選擇的利弊不是很好取捨,加上我個人最近比較沒時間玩遊戲,所以來請教一
下大家的看法。
先來解釋一下名詞:
『戰場數量優勢』(下稱A案)-顧名思義,就是盡可能地把人力轉化為
現有兵力,爭取在所有戰區都取得戰力對比上的優勢,減少戰損。
『溫存後備人力』(下稱B案)-同樣,就是只生產不高於自己戰略所需
的兵力,盡量保存人力,以備戰爭消耗。
我個人因為目前只玩過1940年底開戰德國,也只打到1941拿下波蘭跟法國
而已所以算是A案的擁護者。在德國以事件兼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
拉夫與希臘後,人力總合在不改預設政策的情況下大約是2M多點;而我在開戰
前有一百多師,全軍合計1.6M左右,所以人力在開戰前不到0.5M。
但是因為全線兵力優勢,所以波蘭軍隊完全不是對手,法國在繞道低地國
的情況下,也很容易用優勢兵力+裝甲斷補解決,還有餘裕留近二十個師分別
守在北德與希臘不讓英法登陸。戰後交換比大約在1:7左右,中間有一段時間
甚至跑到1:13,所以打完法波我人力反而是增加不少。
不過如果只是這樣那我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
當我在休息時間看朋友玩日本,他在拿下中國時只有四十多師,其中大多
是衛戍師,只有十多師有戰力,然後他就用這十多個師拿下印度跟東南亞,再
補了幾個裝甲師與步兵師之後用二十多師拿下非州,其間固定生產一步一機步
一裝甲一衛戍的徵兵線,人力一度差點突破3M大關。
後來戰歐陸西班牙與英國(他沒入軸,西班牙內戰還在打,兩邊分別似乎
入盟跟入軸),他也是用三十出頭個師拿下西班牙跟英國,然後一路梟戰蘇俄
,最後拿下美國也才四十多進攻用師。
中間我一直覺得他兵太少,建議他多開幾線產兵,後來看他不為所動就想
說不要再一直煩他就閉嘴不再提;後來挺慶幸他沒有聽我的,因為他的人力在
先打俄後打美本土之間損失慘重,最後打玩美國,人力只剩0.7M多點。如果他
真的多生了十幾、二十個師很可能戰線沒有取得優勢人力反而被磨光。
當然我知道德日狀況完全不同,而且我的進度跟朋友進度的時間也差太多
,可是也正因為如此,我才好奇兩種策略是否有優劣之分?或者是適用的國家
有所不同?但這樣說來A案適用什麼國家與狀況?B案適用什麼國家與狀況?
要注意的是:我並不覺得極端地榨乾人力或完全不徵有任何好處,但在徵
兵量與保存人力之間,該怎麼選擇與判斷?現有總人力是不是應該有固定比例
轉成兵力,保留特定比例的後備人力就好?如果不是,那不同國家之間大家覺
得該怎麼分配?
以我個人觀點來看的話,大概是這樣:
A案的優點是-因為全線兵力優勢,所以很難出現拉鋸問題,也可以縮短
進攻所需時間,進而大幅減少消耗,而且兵多各戰線分配起來就輕鬆,多線也
能保有一定程度的餘裕;但缺點是萬一戰況進展沒預期順利,人力消耗一開始
上升就有危險,畢竟武器再多再好也得要有人用才行,另外就是想要微操全軍
的話會很累,因為部隊數太多。
B案的優點是不怕任何戰鬥,再艱苦也可以跟對方拼消耗,磨到曙光出現
為止,而且兵少微操就比較輕鬆;缺點大概就是因為兵力只是剛好夠用或比夠
用多一點點,所以不能被開啟非預料中的戰場,否則會捉襟見肘必須先放棄一
邊,還有就是推進速度很可能會比較慢一些吧。
以上就是我的些許看法,期待拋磚引玉能引起各位興趣。
如果回文或推文,個人希望可以先說傾向A或B案或其他,然後再陳述其
理由;或是要幫忙補充兩案之間的優缺點也歡迎~
感謝大家的閱讀與任何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