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Johan在去年PDXCON的訪談中,只說羅馬二不會有更早劇本,但沒把屋大維後的時代說死,
且從這代民族遷徙系統來看,本作應有處理帝國末期局勢的可能性.
在此,本人就目前情報,推測西元後開局的可能樣貌,
並進一步預想地圖東擴後,遊戲如何呈現中原局勢.
A.西元後的新機制
A-1.羅馬帝國政體
後期劇本DLC上線後,西元前304年開局的進度將可延長至西元後.
為配合帝制成立,共和末期玩家能控制凱撒等帝制方叛軍,取勝後共和國會轉成"帝國"政體.
此政體多數機制接近君主制,
但帝國繼承人除玩家欽定的家族成員外,會有三個有力軍頭及總督參與競爭,
這些競爭者會在新君即位後帶來麻煩,像是內戰.
對此,玩家可學五賢帝用"收養"方式,讓有力軍頭成為欽定繼承者,以維持帝國穩定.
A-2.後期危機與基督教
除了軍事強人的威脅外,當正統及穩定度低落或暴虐度過高時,
還可能觸發禁衛軍擁立新帝、拍賣皇位的事件,甚至發展成三世紀危機般的災難.
除三世紀危機外,後期帝國可能走向東西分治的局面,並得面對西元30年代起傳佈的基督教.
身為玩家,除了迫害基督徒外,也可能在後期選擇妥協,甚至使其國教化.
基督教國教化後,後續會觸發更多的分裂事件,
一如EU4的新教,阿利烏/景教/一性派會陸續出現.
另外,摩尼教則在三世紀中葉後登場.
最後,即使是西元前的開局,草原上的部落若能整合壯大,
將有可能形成匈人帝國,對末期局勢帶來莫大影響,
並大規模刺激日耳曼部族及傭兵往羅馬境內移居.
若匈人由AI操控,五世紀起會出現代表阿提拉的人物,牽動這波劇變.
B.從戰國到西漢
B-1.七雄時期的機制
西元前304年的戰國七雄,有趙武靈王,秦昭襄王,齊宣王,燕昭王等名君,
還活著的重要人物有孟子/荀子/莊子/屈原/蘇秦/孟嘗君/白起/田單/樂毅...等等,
廉頗還菜,藺相如還小,呂不韋甚至還沒出生.
關於當時宗教,目前構想是以"方仙道"等原始道教為代表,
文化則比照EU4,有吳人/楚人/秦人...等等.
以儒/道/法家治國,及封建/郡縣/郡國並行制...等決策,
則可考慮用原有的"國法"系統來呈現.
政體方面,七雄的"群雄"政體大致接近現有君主制,
差在漢人政體會有個"夷三族"的指令,讓玩家以暴虐度的代價,直接剷除整個朝臣家族.
且為了反映長平坑俘的效果,大會戰取勝後,
會有個殺俘指令,大幅削減敵國數年間的人力增長.
B-2.秦漢帝國機制
若秦國等"群雄"擴張達"強權"等級(約等同曹魏全盛期的領地範圍),
即可點決議轉成"華夏帝國"政體.
該政體的好處是可冊封非漢人的國家,讓雙方的正統度提高,
並建設阿房宮等Megastructure,但這要燒人力並付出暴虐度的代價,
且華夏帝國有特殊的"統一"CB,能花極少分數吞併其他漢人政權.
但相對地,華夏帝國會有幾項懲罰機制,
首先,暴虐度與低穩定會傷害正統度,當正統度達負值,會引發下列危機:
第一個是如秦末般,省區自動獨立成群雄,無須打贏獨立戰爭,也不會產生停戰協議,
楚漢等群雄能立即攻打秦朝,也能吞併其他獨立國像齊趙等等.
第二個涉及華夏帝國的繼承制度,其太子由玩家欽定,
當正統度維持正值,太子的三個競爭者會是國內勢力最大的三個強人,
這些強人除異姓權臣外,還包括握有重兵的宗室,
不過他們的威脅還停留在七國之亂之類的內戰程度;
但若為負正統,太子勢力不及權臣或有力宗室,
那就有高機率發生王莽般的"禪讓"事件,或是"八王之亂"般的大規模內戰.
若權臣當上皇帝,此時會要玩家更改國號,並承擔一定的叛亂風險.
C.東漢,三國與五胡
C-1.同時期的羅馬
羅馬二的結束時間是-27年,之後若要從漢末亂世挑個新年代作DLC,
西元193年,康茂德皇帝被殺後的"五帝之年",
是個既能賣三國,又讓遊戲主軸所在的羅馬仍有戲可看的年代.
在這年的羅馬,會依總督轄區拆成幾個獨立國家,
像是塞維魯所在的上潘諾尼亞,以及不列顛尼亞和敘利亞的競爭者,
他們擁有10年內一次吞併對方、及爭奪羅馬帝位的CB.
最後,因應新劇本,結束時間至少可延長到476年.
C-2.戰國到東漢末年的變化
若從-304年玩到193年,會碰到下列變化.
首先,約在西元60年代後,會發生佛教傳入中原的事件,任其緩慢地在POP間傳播,
後期玩家能用"滅佛"決議,抑制佛教勢力的擴張.
西元150年左右,原始道教信徒中,會有少數轉成太平道及五斗米道,
他們會給帝國帶來叛亂風險.
在這近五百年間,建立華夏帝國的玩家可能會吃到匈奴等胡族省分,
這些胡族POP會"自動"送到中原各城,被滅的胡族部落則會產生傭兵團,
接著會發生什麼事大家可能已經猜到了,後面再談.
除了胡族內徙的問題外,這500年間變化的還有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會跟封建/郡縣一樣以國法的形式出現在遊戲中,
-304年開局允許玩家任用無顯赫家室的布衣卿相,
但隨著時間養出一定比例的大家族,他們會盡力推動"九品官人法"的制定,
這時玩家得視情況打壓大族,
一旦此法訂立,若玩家指派門第(家族聲望值)不夠高的廷臣為官,會增加些許暴政值,
違逆門閥士族意見的決策,則會如違逆元老院意見的共和羅馬般加暴政值,
但皇帝若想確保決策自主,甚至恢復拔擢布衣卿相的法條,
勢必得冒著高暴政度的危險塞一堆寒人入閣,進一步致使帝國動盪.
C-3.三國時期的機制
193年開局恰好是曹操屠徐州前夕(屠城搞不好上市過幾版就有了),
當時中原有著一堆群雄政體君主,東漢不再以國家形式存在於遊戲中.
這劇本較特殊的機制是"擁立獻帝"與"自行稱帝",
前者是讓具一定威望的群雄把獻帝請來宮中,能獲得正統加成,
且能如"華夏帝國"般使用強大的"統一"CB,加快成立新"華夏帝國"的腳步.
另外,193年開局當有第一個華夏帝國成立,
會以"曹丕篡漢"之類的事件,宣佈東漢名義上的滅亡,其他勢力能以較優惠的條件稱帝.
後者則是在國土不足,但持有玉璽(以加成或寶物形式存在)的前提下,
強行升級華夏帝國,這會大幅降低其他群雄的友好度.
劉備等勢力過小的群雄,則能如高盧人般拋棄國土以流浪軍的形式繼續玩,
並與劉表等君主交涉,再以附庸的形式"復國".
最後,對於東州/益州/荊州派之爭,羅馬二的文化機制也能模擬出來,
劉焉等群雄的統治者文化與在地人不同,一如托勒密與埃及,可能引起當地人的不滿,
且國法可限制異文化廷臣的任官權,這系統也能模擬後續的東晉南朝.
C-4.五胡亂華與衣冠南渡
不論從-304還是193年開局,除非玩家放任北族壯大,而不進行任何征伐,
幾乎難免吸收大量胡族人口,並養出一批批胡人傭兵團.
一旦華夏帝國陷入大規模內戰,胡人傭兵便有機會帶動這批胡族POP,直接在中原建國.
胡人傭兵建立的特殊政體為"胡族王國",是部落與君主制的混合,
繼承制與君主制接近,但兵團隨著集權度的高低,可能會被AI"部落大人"與宗室控制,
且國法更動等決策須經這些有力人士的同意.
要成立胡族王國,除了傭兵團叛軍外,
草原上的胡人部落若能打進中原,擁有一定漢地即可改制.
胡族成立國家的同時,若打下華夏帝國首都,
這時駐守中原外勢力最大的皇族會成為新皇帝,遷都至其駐地並帶動中原漢人的遷徙.
此外,"永嘉之禍"的災難失去的不只中原國土,
同時會使貴族趁機坐大,強制使"九品官人法"通過.
最後關於"漢化",遊戲中"漢化"是以部落改革為君主制的形式呈現,
當胡族王國集權度滿且"文明度"符條件,即可進行"漢化",同時將政體改制為"華夏帝國".
漢化會將主流文化轉為首都的漢人文化,且能改用漢姓,與王室關係良好的貴族也會一起轉,
但那些不願漢化的貴族及POP,有釀成"六鎮之亂"的危險,
這些反漢化的叛軍會再成立個胡族王國.
D.羅馬二的時代底限與南北朝
D-1.阿提拉後的時代底限
上段三國DLC的新劇本定為193年,結束時間為476年,
若後續出了阿提拉DLC,比照全軍破敵的模式,應該會從東西羅馬確立分裂的395年開始,
結束時間一定得在伊斯蘭教之前,可考慮以開啟拜占庭希臘化的席哈克略皇帝為底限,
在他即位前夕的610年讓遊戲結束,那時也是穆罕默德開始佈道的前幾年.
D-2.395年中國局勢
在東西羅馬分立的這一年,隨著淝水之戰勝利,東晉北推有所成果,
不過國內潛藏著桓玄,北府兵,以及五斗米道POP的威脅,他們有機會取代司馬家江山.
華北方面,隨著前秦解體,
當年北方的胡人勢力皆為"胡族王國"政體,像是後秦、後燕與北魏,
著名的參合陂之戰正是在這年開打,開啟了北魏的稱霸之路.
開局之後的200多年間,扮演南朝的玩家,
得試圖在世族掌權的限制下擴展皇權,拔擢寒人,提高決策的自主性,
且為遏止有力軍頭篡奪王朝,以致帝國不穩,不得不讓同王朝的宗族掌兵權,
但這又可能讓南朝陷入家族內戰的風險.
北朝方面,扮演北魏,逐步推動華北一統是主要的遊戲目標,
玩家得盡力拉高集權度與"文明度",早日進行"漢化",改制華夏帝國,
以求決策及調兵遣將的自主,及取得強力的"一統"CB,
並盡可能地壓制反漢化的勢力,避免被異姓權臣篡奪,最終目標則是重演隋滅陳的史實.
後記
由於羅馬二的攝政機制尚未明朗,且從CK2處理撒拉丁/加利利公公的經驗來看,
要P社遊戲模擬曹操/高歡等霸府權臣是有困難的,
故本文暫不討論外戚攝政、權臣篡位前的準備期...之類的機制.
另外,P社遊戲在設計理念上是盡量用少數通則來處理整套遊戲,
像CK2把法國11世紀時的封建制,套到8至15世紀全歐,
故我們很難期望羅馬二團隊設計中國時,
能鉅細靡遺地呈現東漢黨錮、北魏均田制之類專屬特定朝代的細部機制.
因此,本文僅就P社遊戲的發展近況,設想要用哪套通則,
才能大致反映戰國後期至南北朝間的大勢演變,中間有所疏漏的部分,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