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3CvRQ-Kp-h29PO98EWKslw
原文網址
之前有種觀點,專利分析服務有兩條路。
向右走是發揮專利的情報性,把專利當作獲取商業情報的一種途徑;
向左走,是利用分析人員的技術專業性深化法律服務。
兩條路並沒有錯,但是要把專利分析看成一個服務類產品,還需要看到兩點,
一是專利資料的缺陷,二是國內(中國大陸)的市場狀況。
1. 專利資料的缺陷
情報是結合各種資訊加工出來能得出有用的推論性的東西。
但是隨著做的專利分析的人越來越多,做成專利統計的也越來越多。
但也並不是找到一個好的分析人員就能做好一個分析專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首先需要正視的是專利資料的缺陷。
(下略)
2. 誰需要專利分析
雖然專利分析的缺陷很明顯,但是作用還是很明顯的。
最為核心的就是他的法律性屬性,比如防侵權調查等。
當然對於一些大企業來說,他們在投資並購、研發立項的時候還是需要專利分析或者是
專利盡職調查的。
(下略)
3. 好產品的標準
雖然專利分析的價值和作用毋庸置疑,那麼它是一個適合乙方推廣的產品麼?
我給出幾個標準,
首先,一定是需求活躍;
其次,是在銷售端獲客成本低,成單率高;
再次,在消化端,易於標準化,可以規模化,最好還是爆款;
最後,客戶粘性高,會複購和轉推薦。
(下略)
4. 大客戶的悖論
能持續產出需求和項目(專案)的,我們可以稱之為大客戶。
那麼他們在哪?怎麼發掘呢?
目前專利分析市場套路有三種,
第一種也就是在已有的專利代理客戶基礎上篩選大客戶,找出有潛在需求的客戶,
然後做推銷,電話或者拜訪都是可以有的。
這種套路適用于專利代理客戶基礎比較雄厚代理所。
但是,缺陷就是你以為的大客戶並不是真的大客戶。
(下略)
5. 互聯網的機遇
上述三種套路,後兩種都必須是長久的線下團隊才能持續下去的。
但是,對於第一種套路,既然需要不停地去開拓客戶,尋找新的需求,
那麼是不是使用互聯網途徑就可以提高產品的流通效應呢?
(下略)
簡單總結一下,專利分析在強的IP部門手下,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但是它由於需求認知的缺失,在大的市場環境下並不能產生廣泛而持續的潛在客戶;
並且專利分析產品執行層面的不易標準化、規模化,導致它不可能成為爆款。
因為每一個專案都需要坐下來,好好談,慢慢談。
一旦甲方不願意提供與工作量匹配的項目費用,或者在固定費用上多加、亂加服務專案,
那麼乙方就真的很痛苦了。一旦乙方不能同時接到幾個專案,穿插執行,
那可能就真的要挨餓。所以從這些角度上看,專利分析並不是一個好的服務產品。
如果遇上了,且價錢合適,就幹他一票;專職做這個,不是不行,就是太累!
那一天下著雨,我打電話給W君,我問他,
早年那些幹專利分析的前輩們都幹嘛去了?
他說:都轉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