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遊戲時間不長,但我要講的是各行業的發展,都有其專業,也都有促於經濟發展。
所以我有意見的就只有標題,根本就沒有什麼看不看得起的問題,而是我們根本不該這
樣看待這件事。
有個Youtuber叫做聶俊,他經營頻道的方式,其實放到哪個領域都算是很專業,而且常以
美術與商業模式的角度去剖析。而幾個大廠從Google,微軟,Sony,甚至到一些開發團隊
招募的也都是菁英中的精英。所以不是幾歲的問題,會被看不起也絕對不是因為遊戲。
Ubsoft的刺客系列,對於歷史的重建已經不是宣傳,而是在現有技術力下,這種虛擬環境
的體現,真的比太多精密的設計手稿與數據或歷史文件,更能讓人更簡易的直接重新體會
過去歷史環境最好的方式,你管他是狂戰士還是刺客,等級多少,還是作業感重不重。
我常在想,或許起初翻譯把Game叫做遊戲,叫做電動玩具,就先定位了很多東西。
因為這幾個字聽起來,就帶著不認真,不務正業的感覺。但Game這字本身就是競賽的意思
,就像NBA Games,F1,FIBA,你會覺得他們不務正業嗎? 不會。更別說各種大大小小以
Game原文來表達的各種活與競賽,甚至是帶有競爭殘酷意味的。
也許在華人地區,當初沒有對電玩有過這樣的預想,再加上我們傳統觀念,如今再怎麼做
大,只要冠上遊戲或是電動玩具,人們情感上就會自動開啟各種不好的形象。
但是game產業確實是在連年上升,而且是少數歷經各種金融風暴還是持續上升的,甚至跨
界只會越來越大,跟電影與現實間的界限也只會越來越模糊。我認為應該像是放在娛樂或
競技產業 (Entertainment / Game) 那樣去定位發展才是,而事實上國外就是這樣做的。
所以我很好奇,我們國家小,但是很多科技人才,有很多國家也是類似的條件,卻能發展
出其模式或甚至成為世界頂尖,如波蘭的CD Projekt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那邊,巫師可是
作為國家領導來訪時,贈送的一個國家代表禮物,照理說世界上有很多類似的模式,應該
都能成為我們發展的借鏡才是,而不是死守代工。
也許資金,技術還有商業模式都可以在橋,但是要發展一個東西,首先要先把形象搞好,
不然連參與其中的人都要被認為是沒出息,看不起,那即使再有心也發展不起來。
我們那麼多年,都還是活在工廠思維,甚至即將連總統參選人,都可能是代工背景。我覺
得有參與新世代的玩家,網路時代後的人,應該都知道世界早就改變了。所以,即使你上
班很忙,小孩也出生了,沒時間玩都沒關係,但也不應該看不起這樣成長過來的自己,以
及這個產業。因為這樣的思維,才正是阻礙了很多事情沒辦法發展起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