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生完二寶剛滿月,還是在很需要休養的時期,
除了身體上的疲憊之外,再遇上教養方面的狀況,精神一定也很累。
辛苦了!
既然住在娘家,娘家人可以理解的話,有些部分可以麻煩他們幫點忙。
主要先以幫忙處理二寶為主。
二寶才剛滿月,還在頻吃頻睡頻換尿布的階段,
這些事情請家人協助,妳就可以比較有餘力去關注大寶。
文章中妳有提到幾點大寶欠佳的行為,
例如對長輩不禮貌、不耐煩、兇、假裝沒聽到、反過來要求妳...etc
如果妳都在家,應該有機會可以看到事件發生的過程,
這時候,與其直接處理他的行為反應,不如再往前追溯一點,
試著了解(或想像)他在整個事件中的情緒變化。
不曉得妳家大寶的表達能力如何?對自己的情緒認識有多少?
每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他的各種反應,其實背後都有情緒燃料在推動。
如果他自己對內在的情緒不夠認識,
那他也就很難控制自己「覺得不對勁」的那種感受,
進而表達出來的行為在我們看來就是各種失控。
像是妳說:
: 對外公外婆講話不禮貌
: 例1: 外婆要大寶吃飯吃快一點,
: 他會很大聲+不耐煩回答:我有在吃了啦!or 妳不要管我!
: 例2: 外公找話題跟大寶講話,大寶很兇大叫,然後說:我不喜歡阿公了...
這兩個例子,除了看到他又兇又不禮貌的反應之外,
妳能不能想像得到他會這樣是基於什麼心情呢?
被催促、被干擾,所以覺得受挫折?或是委屈?
不喜歡自己吃飯的節奏被控制?不高興自己在做的事情被打斷?
在我們指正他的態度不好之前,可以先試著理解他的感受,
如果他也不是很懂得怎麼表達自己情緒,
那就需要大人的幫忙,幫他說出來、描述出那個情緒跟感受,幫助他認識。
也許是:
「這個很好吃所以你想要慢慢的吃嗎?」
「不喜歡這個所以不太想吃嗎?」
「剛剛想到什麼事情,嘴巴就咬得慢了點嗎?」
「阿嬤催你吃快一點,你覺得不高興嗎?」
「一直問問題你覺得很煩嗎?」
....
妳可以依據當下事情發生的前後狀況,發展更合適的問句,
幫助妳也幫助他釐清為什麼會忽然行為暴躁。
這樣的方法也就是教養書上很常說的「先同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同樣的道理,用在妳說他不聽話且難溝通的事情上也說得通。
: 最近要求他或是糾正他行為時,他會假裝沒聽到,或是回:我不要!
: 甚至還會反過來說如果妳要我怎樣,那我也要要求你怎樣,這樣才公平。
: 例如:我三催四請請他吃完早餐快去刷牙,
: 他會說如果你要我去刷牙,那我也要要求妳去房間再走出來
: (很莫明的為要求而要求)
他假裝沒聽到妳的糾正,或是直接拒絕,或是反過來要求,
那時候他有什麼情緒?
他覺得都是大人在要求他這個、要求他那個,他「感覺不公平」,
覺得自己一直是要配合的那一方。
他不見得是不喜歡刷牙這件事,是我們的要求給他不舒服的感覺,
他不喜歡那種感覺,不知道怎麼說、也不知道怎麼辦,就用反抗來表示。
試試看換換別種方式來表達?
「吃完早餐之後我們有一件事情要做喔,你記得嗎?」
「你想要媽媽幫你刷牙還是要自己刷牙?」
「可以幫個忙嗎?去廁所拿你的藍色小牙刷把你的牙齒刷得亮晶晶!」
「這裡有個倒數三分鐘的鬧鐘,等一下音樂出來的時候就去刷牙吧!」
....
一樣的,妳也可以依照家裡的狀況自己發揮 XD
妳用小孩最近愈來愈「不受控」來描述,
事實上應該沒有人喜歡受制於人,
別說五歲小孩,連一歲的老嬰都不願配合乖乖躺著讓人換尿布了不是嗎?
但是我們為了種種理由 (他的安全、我們的行程、時間早晚...)
不得不對他的活動進行控制的時候,
用更有效、溫和、聰明、雙贏的方式,就是大人應該要學習的。
妳說每天都要跟小孩鬥智,這倒是真的,
小孩會愈來愈精,妳也會愈來愈高竿的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