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想回的是推文,但內容太長了所以我複製過來用發文的方式..
推 Eliko : 我小孩第一句就會說:我又沒有這樣想,大人都胡亂猜05/01 03:57
→ Eliko : 測;為什麼大人都要胡亂猜測?05/01 03:57
→ Eliko : 唉…每次看到這麼專業的建議都讓我很感慨05/01 03:57
推 serene03 : 小孩會在你開始講的時候就爆炸 哭鬧不休啊 05/02 08:15
→ serene03 : 會乖乖聽你分析原因的機會少之又少05/02 08:15
推 Eliko : 樓上正確,當你開始同理他之前他就爆炸了,然後他就05/02 08:46
→ Eliko : 無限迴圈,根本不管你同理他啥?05/02 08:46
我家的小孩在兩歲的時候去評估有發展遲緩的狀況,
語言進展很慢,但去復健或早療治療師都說他認知很好,
所以會造成他其實知道很多事情、擁有很多感受,卻無法順利表達。
進而變成時不時的就情緒大爆炸。
大概從兩歲半到將近三歲半,雖然語言有慢慢進步,
但是對於描述自己細微的心情仍然遠遠不足,
也就很常發生上面推文說的狀況:
我很努力想要"同理"小孩的情緒,但我才剛開口他就馬上哭叫得更大聲,
用更大的音量把我的話語蓋過去,我一句話都無法順利講完。
這也是我看最多教養書的階段,而且常常愈看愈火大。
想說十幾本竟沒有任何一本提到我小孩的這種情況!
這讓我更加生氣,氣小孩、氣自己、氣幫不上忙的所有家人、氣沒用的教養書。
但我會回這段推文就是因為最近我用比較原始的同理方式,竟然有了進展!
所以來分享看看也許有機會幫上一點忙...
當小孩為了某種原因哭鬧不休的時候,
儘管我這個旁觀者很有可能99% 猜中他不高興的原因,
但是他卻不想聽。
我連「你打不開蓋子所以很生氣對不對?」這句話都說不完。
(常常是「你打不..」就被他更大聲的蓋過)
後來,我試著進入他當時的心情,讓自己去感受他的生氣或難過。
不是旁觀者角度的那種:
「我看到你很難過,我知道你很生氣」←這種表達方式其實連我都覺得很風涼。
感受他的生氣或難過之後,用類似他的狀態表現出來、然後加上形容詞。
當我看到他很生氣,我去感受他的生氣、挫折、不滿,
然後學他,用皺眉頭、急喘氣、握拳頭 (有時候也得假哭一下),
進入他的情緒狀態、跟他處在同樣的振頻(?) 上,
然後抽空說出那個狀態:
「生氣了啦!」
「很不高興耶!」
「想要哭大聲!」
「都打不開!」
...etc
這種跟他同頻之後再說出三五個字的情緒形容詞,對我兒子特別有用。
常常當我跟他表現出類似的情緒反應的時候,
他就可以感覺到「喔媽媽真的懂我了」。這時再加上簡單的詞語,
幫助他理解那樣的狀態原來就叫做生氣、傷心、失望...
幾次之後,他靜下來的速度就快多了。
當我又再跟他同頻的說:「生氣了!想要哭大聲!」時,
他會跟著說:「要更大聲!要愈來愈大聲!」
嘴上是這麼說,但是他內心的火氣已經消去大半 (從他的語調就可以聽得出來)
這時候後續的:「那哭大聲完來讓媽媽抱抱好不好?」
或是想要回頭去更精確地描述:「剛剛蓋子打不開所以很生氣齁?」
就慢慢可以產生效果了。
最近甚至進展到他會邊哭邊大聲的說「我要去廁所冷靜一下!」
※
因此,我還是想說,「同理小孩的感受」仍然是對的,
只是,若像教養書上說的那樣精細的表達無法使用的話,
試試看比較原始粗糙的方法吧?
道理是相同的,把自己的想法多放掉一點,進入小孩的狀態多一點,
也許都可以發展出屬於自己親子的獨特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