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 從故宮赴日展出爭議 反思台灣親中外交戰略

作者: yommy1108 (chiakila)   2014-06-22 17:45:08
從故宮赴日展出爭議 反思台灣親中外交戰略
文捷
近日媒體報導故宮文物在赴日本展出前,因在東京的宣傳海報上,未將故宮全名的「國立
」加上,引發台灣上至總統層級,對日本展出單位強應施壓舉動,除顯現台灣依然一定程
度受大中國主義仇日氛圍影響,值此甲午年中國與周邊鄰國關係緊張,美日澳韓及東南亞
諸國,逐漸形成對抗中國陸權體系下的國際新對峙局面,台灣當前實無必要因廣告名稱問
題,與屬於美國海權體系的日本產生此類上綱至外交層級的衝突。
近年台灣在國民黨政府主政,大中國主義持續復辟,不僅過去幾年再度興起仇日保釣運動
,從近日故宮文物赴日展出爭議,均一貫可看出大中國主義下仇日情緒的再起及操作。但
基於目前以美日為主的海權體系,與以中國為首的陸權體系關係緊張下,選擇操作仇日民
族情緒,雖看似義正辭嚴,但這種思維背後,卻好比已將台灣在目前美中對峙國際局勢下
,悄悄納入中國陸權集團,但這是否為台灣外交與意識形態選擇上明智的做法,從當前軍
事力量與美中兩大集團結盟情勢,以及台灣所處東亞島鏈與島國實質地位來看,靠攏中國
恐非明智之舉。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先前針對2012年底中國興起新一波釣魚台反日暴動後的一篇評論指
出,自1989年發生天安門事件,以及1990年初蘇聯瓦解後,中國共產黨為維護統治正當性
,當時中共領導人認為,有必要對中國內部進行新的政治思想改造,因此,中國教育體系
開始將一套新「愛國教育」,植入中國歷史教科書中。
這套愛國教育,將過去共產黨的階級鬥爭思想,轉變為將中國人形塑為弱小、受辱、卑屈
的受害民族角色,相對將鄰近中國的部分國家或其他西方國家,形塑為海外列強,使中國
人自覺是深受欺負的弱小民族。
在此教育模式下,藉由更多歷史事件,進一步強化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讓中國人變得
憎恨外國人,或鄰近民族如日本人。如過去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大陸的事例,就變成
中國歷史教科書形塑憎恨日本的最好例證,藉此形成中國人反日及反周遭鄰國的世界觀。
在此情況下,中國周遭國家多年來與中國一直處在外交與軍事上緊張對峙局面,不只是對
日本先前的釣魚台爭議,近來越南與中國在南海的石油鑽探衝突,更是如此。講白點,就
是目前中國與周遭鄰國,並非處在和諧或結盟的關係上,這些周遭國家不只對中國反感,
也與美國有較密切的關係。
因此,《金融時報》評論指出,在中國人被教導成要仇視外國人及日本人的情況下,中國
政府外交政策也因此做出變化。如在過去,中國外交政策是選擇與周邊國家友好,以增加
盟國數,但近年因為對日本等國的敵視教育,導致如今僅剩北韓與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
與中國關係較佳,但這兩國在全球化體系中,能給予中國政府外交力量支持卻不大。
在此情況下,台灣近幾年以藩屬國之姿,頻頻與中國示好、示弱,彷彿已成為中國這方的
盟友,加上政治上三不五時出現對日強硬作為與情緒,這等於是在潛意識中,已將台灣推
向美中亞太對抗中的中國一方。但《金融時報》已說,中國如今關係較好的周遭國家,僅
剩北韓與巴基斯坦,多數東南亞及東亞國家,均與中國保持一定程度對抗關係,台灣與中
國的關係走太近,輕微的結果,就是出現諸如先前越南排華暴動時,台商廠房無辜遭波及
的情況;嚴重的結果,卻可能是因為結錯盟,在美中對峙下成為軍事、經濟受害的一方,
此宏觀國際戰略性問題,政府不可不慎。
因此,從這次故宮國寶赴日展出事件,總統府對日展現強硬護主權姿態,但在兩岸主權爭
議上,對中國卻又卑躬屈膝,很明顯可看出目前台灣政府的外交策略,是對中國輸誠的藩
屬思維。但放到美中目前對峙的國際局勢上看,台灣人您是否願意與一個周邊鄰國包括東
亞、東南亞周遭國家均程度不一有反感,只有北韓與巴基斯坦是朋友,且軍事力量強大的
美國,也高度戒備的中國結盟,實須深思。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2175
作者: higamanami (丸子頭演員)   2014-06-22 17:53:00
沒談俄羅斯在亞洲的評價...重心仍在歐洲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